第三章 一元函数积分学及其应用
基础题
选择题
1 设f(x)是连续函数,且f(x)=0,若∫xf(x)dx=arcsinx+C,则∫f(x)dx=()
- A. 31(1−x2)23+C
- B. 32(1−x2)23+C
- C. −31(1−x2)23+C
- D. −32(1−x2)23+C
第1步: 首先要知道f(x)的具体表达式,作为选择题应该如何快速计算呢?
- 利用积分与求导互为逆运算的性质
- 已知 ∫xf(x)dx=arcsinx+C
- 对等式两边同时对 x 求导
- 左边求导得到 xf(x)
- 右边求导得到 1−x21
- 因此,得到方程 xf(x)=1−x21
- 解这个方程,得到 f(x)=x1−x21
- 接下来,我们需要计算 ∫f(x)dx
- 考研数学中
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第2步
- 首先排除
分部法
,因为分部法
是针对被积函数中含有两种或以上不同类型函数相乘的题目.而这道题的被积函数只有一种类型
- 所以,初步判断应该使用
换元法
.对于含有根式的情况,可以使用第二类换元法
,但这道题比较简单,也可以使用第一类换元法
作整体代换,即凑积分的方法
- 令 u=1−x2,则 du=−2xdx,即 xdx=−21du
- 代入积分,得到 ∫x1−x2dx=∫u⋅−21du=−21∫udu
- 计算 ∫udu,这是一个基本积分,结果是 32u23
- 因此,∫x1−x2dx=−21⋅32u23=−31u23
- 代回 u=1−x2,得到 ∫x1−x2dx=−31(1−x2)23+C
- 所以选 C
2 设 f(x) 是连续函数,F(x) 是 f(x) 的原函数,则( ).
- A. 当 f(x) 为奇函数时,F(x) 必为偶函数
- B. 当 f(x) 为偶函数时,F(x) 必为奇函数
- C. 当 f(x) 为周期函数时,F(x) 必为周期函数
- D. 当 f(x) 为单调函数时,F(x) 必为单调函数
第1步: 首先要明确奇函数
和偶函数
的定义是什么?
- 奇函数: f(−x)=−f(x)
- 偶函数: f(−x)=f(x)
- 原函数 F(x) 是 f(x) 的不定积分,即 F(x)=∫f(x)dx
- 下面先使用定义,对选项A进行分析,寻找规律再分析其余选项,你能试试吗?
第2步
- 如果 f(x) 是奇函数,即 f(−x)=−f(x)。
- 考虑 F(x)=∫axf(t)dt,我们需要验证 F(−x) 是否等于 F(x)。
- F(−x)=∫a−xf(t)dt,通过变量替换 u=−t,得到 F(−x)=∫−axf(−u)du=∫−ax−f(u)du=−∫−axf(u)du。
- 由于 f(x) 是奇函数,∫−axf(u)du 是一个奇函数的积分,结果是偶函数。
- 因此,F(−x)=F(x),即 F(x) 是偶函数。
- 作为单选题,已经可以确定选A.作为练习题,可以再检查一下其它选项,你能通过假设反例的方法快速验证一下吗?
第3步
- 选项 B: 当 f(x) 为偶函数时,F(x) 不一定为奇函数。例如,f(x)=1 是偶函数,但 F(x)=x+C 不是奇函数。
- 选项 C: 当 f(x) 为周期函数时,F(x) 不一定为周期函数。例如,f(x)=tan(x) 是周期函数,但 F(x)=−ln∣cos(x)∣+C 不是周期函数。
- 选项 D: 当 f(x) 为单调函数时,F(x) 不一定为单调函数。例如,f(x)=x 是单调函数,但 F(x)=2x2+C 不是单调函数。
- 通过上述分析,只有选项 A 是正确的。
3 设 F(x) 是 sinx2 的一个原函数,则 d[F(x2)]=()
- A. sinx4dx
- B. sinx2d(x2)
- C. 2xsinx2dx
- D. 2xsinx4dx
第1步: 如何根据原函数的定义,把F(x)表示为具体的函数形式?
- 对于选择题,不一定要急于把原函数计算出来,可以先根据定义,表示出F(x) 和 sinx2的关系
- 题目要求我们求 d[F(x2)],其中 F(x) 是 sinx2 的一个原函数。
- 根据原函数的定义,F(x) 满足 F′(x)=sinx2。
- 我们需要利用这个定义来求 d[F(x2)]。
- 接下来,显然应该使用
链式求导法则
来计算,具体应该如何做呢?
第2步
- 熟悉
链式求导法则
的同学可以跳过这一步,直接计算出结果.下面采用详细的代换步骤来进行说明
- 设 u=x2,则 F(x2)=F(u)。
- 根据链式法则,d[F(u)]=F′(u)du。
- 由于 u=x2,我们有 du=2xdx。
- 你能完成后续的计算吗?
第3步
- 代入 u=x2 和 du=2xdx,我们得到:
d[F(x2)]=F′(x2)d(x2)=F′(x2)⋅2xdx
- 由于 F′(x2)=sin(x2)2=sinx4,我们得到:
d[F(x2)]=sinx4⋅2xdx=2xsinx4dx
- 通过上述推导,我们得出 d[F(x2)]=2xsinx4dx。
- 因此,正确选项是 D。
4. 设 f(x)={sinx,2,0⩽x<π,π⩽x⩽2π,F(x)=∫0xf(t)dt,则( ).
- A. x=π 是 F(x) 的跳跃间断点
- B. x=π 是 F(x) 的可去间断点
- C. F(x) 在 x=π 处连续但不可导
- D. F(x) 在 x=π 处可导
第1步: 首先分析 f(x) 在定义域上的性质
- f(x) 在区间 [0,π) 上是 sinx,在区间 [π,2π] 上是常数 2。
- 观察 f(x) 在 x=π 处的行为:f(x) 在 x=π 处从 sinπ=0 跳跃到 2,这是一个跳跃间断点。
- 由于 f(x) 在 [0,2π] 上只有有限个第一类间断点(即 x=π),根据知识点,f(x) 在 [0,2π] 上是可积的。
- 接下来,你能分析 F(x) 的性质吗?
第2步
- 由于 f(x) 在 [0,2π] 上可积,根据知识点,F(x)=∫0xf(t)dt 在 [0,2π] 上是连续的。
- 特别地,F(x) 在 x=π 处连续。
- 再分析 F(x) 在 x=π 处的可导性是什么?
第3步
- 由于 f(x) 在 x=π 处不连续,根据知识点,f(x) 在 x=π 处没有原函数。
- 因此,F(x) 在 x=π 处不可导。
- 综上所述,F(x) 在 x=π 处连续但不可导。
- 因此,正确选项是 C。
注意:有以下知识点
- 设 F(x)=∫0xf(t)dt,x∈[a,b], 则
- f(x) 在 [a,b] 上可积 ⇒F(x) 在 [a,b] 上连续;
- f(x) 在 [a,b] 上连续 ⇒F(x) 在 [a,b] 上可导.
- 若 f(x) 在 [a,b] 上只有有限个第一类间断点, 则 f(x) 在 [a,b] 上可积.
- 若 f(x) 在 [a,b] 上存在第一类间断点, 则 f(x) 没有原函数.
5. f(x)={x2+1,cosx,x⩽0,x>0的一个原函数为( )
- A. F(x)=⎩⎨⎧31x3+x,sinx+1,x⩽0x>0
- B. F(x)=⎩⎨⎧31x3+x+1,sinx+2,x⩽0x>0
- C. F(x)=⎩⎨⎧31x3+x+1,sinx,x⩽0x>0
- D. F(x)=⎩⎨⎧31x3+x,sinx,x⩽0x>0
第1步: 确定 x⩽0 时的原函数
- 当 x⩽0 时,f(x)=x2+1
- 计算其不定积分:F(x)=∫(x2+1)dx=31x3+x+C1
- 这里 C1 是积分常数
- 接下来,确定 x>0 时的原函数
第2步
- 当 x>0 时,f(x)=cosx
- 计算其不定积分:F(x)=∫cosxdx=sinx+C2
- 这里 C2 是积分常数
- 下面如何确定常数项呢?
第3步
- 利用原函数的连续性确定常数
- 由于原函数 F(x) 必须是连续的,因此在 x=0 处,左极限和右极限必须相等
- 计算左极限:limx→0−F(x)=C1
- 计算右极限:limx→0+F(x)=C2
- 因此,C1=C2,令 C1=C2=C
- 确定最终的原函数形式是什么?
第4步
- 结合以上结果,原函数 F(x) 可以表示为:
F(x)={31x3+x+C,sinx+C,x⩽0x>0
- 通过比较,选项 D 符合我们推导的形式,其中 C=0
6. 设 f(x) 在 [0,1] 上连续,f(x)>0,f′(x)<0,f′′(x)>0,记 M=∫01f(x)dx,N=f(1),P=21[f(0)+f(1)],则 ( ).
- A. M<N<P
- B. N<M<P
- C. P<M<N
- D. P<N<M
第1步: 画出示意图,以理解题目条件和符号含义是什么?

- f(x) 在 [0,1] 上连续,且 f(x)>0,表示函数在区间 [0,1] 上始终为正值。
- f′(x)<0,表示函数在区间 [0,1] 上是单调递减的。
- f′′(x)>0,表示函数在区间 [0,1] 上是凹函数。
- M=∫01f(x)dx,表示函数 f(x) 在区间 [0,1] 上的定积分。
- N=f(1),表示函数在 x=1 处的值。
- P=21[f(0)+f(1)],表示函数在 x=0 和 x=1 处的值的平均值。
- 接下来,你能分析各个值的大小关系吗?
第2步
- 由于 f(x) 是单调递减的,f(0)>f(1)。
- M 是 f(x) 在 [0,1] 上的积分,由于 f(x) 是单调递减的,M 的值会小于 f(0) 和 f(1) 的平均值 P。
- N=f(1),由于 f(x) 是单调递减的,f(1) 是 f(x) 在 [0,1] 上的最小值,因此 N<M。
- P 是 f(0) 和 f(1) 的平均值,由于 f(x) 是凹函数,P 会大于 M。
- 通过上述分析,选项 B 是正确的,即 N<M<P。
7. 设 limx→0sinx−ax1∫bx1+t2t2dt=c,且 c=0,则( ).
- A. a=1,b=0,c=−2
- B. a=1,b=−2,c=−2
- C. a=0,b=1,c=−2
- D. a=1,b=1,c=1
第1步: 对于求极限的题目,首先分析极限的分子和分母在 x→0 时的行为
- 当 x→0 时,sinx≈x,所以 sinx−ax≈x−ax=(1−a)x。
- 如果 a=1,则 sinx−ax 与 x 是同阶无穷小。
- 观察积分 ∫bx1+t2t2dt,当 x→0 时,积分也趋向于 0。
- 因此,如果 a=1,分母 sinx−ax 与 x 同阶,而分子 ∫bx1+t2t2dt 是 x 的高阶无穷小,极限结果为 0,与题设 c=0 矛盾。
- 所以,必须有 a=1。
- 接下来,如何确定 b 的值呢?
第2步
- 由于 a=1,分母 sinx−x 在 x→0 时趋向于 0。
- 为了使极限存在且 c=0,积分 ∫bx1+t2t2dt 也必须趋向于 0。
- 这意味着 b 必须为 0,因为 ∫0x1+t2t2dt 在 x→0 时趋向于 0。
- 下面要求c,对一个积分式求极限,自然联想到
洛必达法则
,因为洛必达法则
会对分子分母同时求导.你能计算一下试试吗?
第3步
- 现在我们有 a=1 和 b=0,所以极限变为 limx→0sinx−x1∫0x1+t2t2dt。
- 使用洛必达法则,对分子和分母分别求导:
x→0limsinx−x∫0x1+t2t2dt=x→0limcosx−11+x2x2
- 当 x→0 时,cosx≈1−2x2,所以 cosx−1≈−2x2。
- 因此,极限变为:
x→0lim−2x21+x2x2=x→0lim−x21+x22x2=x→0lim−1+x22=−2
- 综上所述,a=1,b=0,c=−2,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 A。
8. 下列反常积分收敛的是( ).
- A. ∫1+∞x21+xdx
- B. ∫01ln(1+x)dx
- C. ∫−11sinxdx
- D. ∫−∞+∞1+x2xdx
第1步: 判别反常积分敛散性的方法有哪些?
- 判别反常积分敛散性有两种方法:
定义法
和审敛法
.
- 定义法,当积分计算较容易时,选择定义法判别.
- 反常积分的审敛法:
- 设 I=∫a+∞f(x)dx,f(x) 非负连续, 则
x→+∞limxλf(x)=l,{0⩽l<+∞ 且 λ>1, 则收敛; 0<l⩽+∞ 且 λ⩽1, 则发散.
- 设 I=∫abf(x)dx,x=a 是 f(x) 的瑕点, f(x) 非负连续, 则
- 两个常用结果:
( i ) ∫1+∞xpdx,{p>1, 收敛; p⩽1, 发散. ( ii ) ∫ab(x−a)pdx,{p<1, 收敛; p⩾1, 发散.
- 根据这些方法和结果, 我们可以逐一分析每个选项.
第2步: 分析选项 A
- 对于选项 A: ∫1+∞x21+xdx
- 使用反常积分的审敛法:
x→+∞limx25x21+x1=x→+∞lim1+x11=1(λ=25>1,0<l=1<+∞),
- 由于 λ=25>1 且 0<l=1<+∞, 故积分收敛.
第3步: 分析选项 B
- 对于选项 B: ∫01ln(1+x)dx
- x=0 是 ln(1+x)1 的瑕点. 使用反常积分的审敛法:
x→0+lim(x−0)ln(1+x)1=1(λ=1,0<l<1<+∞),
- 由于 λ=1 且 0<l<1<+∞, 知积分发散.
第4步: 分析选项 C
- 对于选项 C: ∫−11sinxdx
- x=0 是 sinx1 的瑕点. 使用反常积分的审敛法:
x→0+lim(x−0)sinx1=1(λ=1,0<l=1<+∞),
- 由于 λ=1 且 0<l=1<+∞, 知积分发散.
第5步: 分析选项 D
- 对于选项 D: ∫−∞+∞1+x2xdx
- 使用定义法:
∫−∞+∞1+x2x dx=∫−∞11+x2x dx+∫1+∞1+x2x dx
- 计算其中一个部分:
a→−∞lim∫a11+x2x dx=21a→−∞lim∫a11+x2d(1+x2)=21⋅2a→−∞lim1+x2a1=−∞,
- 故积分发散.
- 综上可知, 选项 A 正确.
填空题
1 设 F(x) 是 f(x) 的一个原函数,F(4π)=0,当 4π<x<2π 时,F(x)>0,F(x)f(x)=sinxcosxln(tanx),则 f(x)=
第1步: 如何利用原函数的定义替换条件式?
- 已知 F(x) 是 f(x) 的一个原函数,即 F′(x)=f(x)
- 将 F′(x) 替换到条件式中,得到 F(x)F′(x)=sinxcosxln(tanx)
- 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理这个等式?
第2步
- 观察到 F(x)F′(x) 是一个乘积的形式,可以考虑将其两边同时积分
- 为了简化积分,可以先将等式两边乘以2,得到 2F(x)F′(x)=sinxcosx2ln(tanx)
- 接下来对等式两边进行积分,得到
∫2F(x)F′(x)dx=∫sinxcosx2ln(tanx)dx
- 左边的积分是一个常见的积分形式,可以直接得到 F2(x),即
F2(x)=∫sinxcosx2ln(tanx)dx
- 右边的积分观察发现,其中较复杂的部分 ln(tanx) 的导数正好是 [ln(tanx)]′=sinxcosx1
- 因此可以通过凑微分的方式处理,得到
∫sinxcosx2ln(tanx)dx=[ln(tanx)]2+C
- 因此,得到 F2(x)=[ln(tanx)]2+C
- 接下来应该如何确定常数 C?
第3步
- 已知 F(4π)=0,将其代入 F2(x)=[ln(tanx)]2+C
- 当 x=4π 时,tanx=1,所以 ln(tanx)=ln1=0
- 代入得到 0=0+C,所以 C=0
- 因此,F2(x)=[ln(tanx)]2
- 如何求 f(x)?
第4步
- 由于 F(x)>0,所以 F(x)=[ln(tanx)]2=ln(tanx)
- 因此,f(x)=F′(x)=[ln(tanx)]′
- 计算 ln(tanx) 的导数,得到
[ln(tanx)]′=tanx1⋅sec2x=sinxcosx⋅cos2x1=sinxcosx1
- 所以,f(x)=sinxcosx1
2 设对任意 x,有 f(x+4)=f(x),且 f′(x)=1+∣x∣,x∈[−2,2],f(0)=1,则 f(9)=
第1步: 利用周期性简化问题
- 题目给出 f(x+4)=f(x),这意味着函数 f(x) 是周期为 4 的周期函数。
- 因此,f(9)=f(9mod4)=f(1)。这里的 mod 就是求余数的意思,9除以4等于2,余数为1。
- 现在我们需要求 f(1)。
- 对于含有绝对值的函数应该如何处理呢?
第2步
- 题目给出 f′(x)=1+∣x∣,我们需要分段处理绝对值。
- 在区间 [−2,2] 内,f′(x) 可以分为两段:
- 当 −2<x<0 时,f′(x)=1−x。
- 当 0≤x≤2 时,f′(x)=1+x。
- 对这两段分别积分:
- 对于 −2<x<0,积分 f′(x)=1−x:
f(x)=∫(1−x)dx=x−2x2+C1
- 对于 0≤x≤2,积分 f′(x)=1+x:
f(x)=∫(1+x)dx=x+2x2+C2
- 根据可导必连续,如何利用连续性确定常数项呢?
第3步
- 由于 f(x) 在 x=0 处可导,因此 f(x) 在 x=0 处连续。
- 这意味着 f(0−)=f(0)=f(0+)。
- 代入 x=0:
- 从左边接近 0,f(0−)=0−202+C1=C1。
- 从右边接近 0,f(0+)=0+202+C2=C2。
- 由于 f(0)=1,所以 C1=C2=1。
- 接下来如何计算 f(1) ?
第4步
- 现在我们知道 f(x) 的具体表达式:
- 对于 −2<x<0,f(x)=x−2x2+1。
- 对于 0≤x≤2,f(x)=x+2x2+1。
- 计算 f(1):
f(1)=1+212+1=1+21+1=25
3 设 f(x)=∫0xsin(x−t)2dt,则 f′(x)=
第1步: 对一个积分式求导,显然不需要真的求出积分.那么应该利用什么方式简化原式,直接得到答案呢?
- 题目要求求解函数 f(x) 的导数 f′(x)。
- f(x) 是一个定积分,形式为 ∫0xsin(x−t)2dt。
- 观察积分内部的函数 sin(x−t)2,可以考虑使用换元法来简化积分。
- 你觉得应该如何进行换元呢?
第2步
- 设 u=x−t,则 du=−dt。
- 当 t=0 时,u=x;当 t=x 时,u=0。
- 因此,积分可以变换为 −∫x0sinu2du。
- 由于积分限的改变,积分变为 ∫0xsinu2du。
- 这样,f(x) 可以重新表示为 f(x)=∫0xsinu2du。
- 接下来对积分式求导,可以直接去掉积分符号,具体应该怎样呢?
第3步
- dxd∫0xg(u)du=g(x)。
- 在这里,g(u)=sinu2,所以 g(x)=sinx2。
- 因此,f′(x)=sinx2。
4 设 F(x)=∫0xtf(x2−t2)dt,f(x) 是连续函数,则 F′(x)=
第1步: 对一个积分式求导,显然不需要真的求出积分.那么应该利用什么方式简化原式,直接得到答案呢?
- 题目给出了一个积分函数 F(x),要求我们求出 F′(x)
- 这里 f(x) 是连续函数,注意 t 是积分变量,x 是积分上限
- 观察积分 ∫0xtf(x2−t2)dt,我们可以尝试使用换元法来简化它
- 你觉得应该如何进行换元呢?
第2步
- 设 u=x2−t2,那么 du=−2tdt,即 dt=−2t1du
- 当 t=0 时,u=x2;当 t=x 时,u=0
- 将这些代入原积分,得到
∫0xtf(x2−t2)dt=∫x20f(u)(−21du)=21∫0x2f(u)du
- 这样我们就将原积分简化为了 21∫0x2f(u)du
- 接下来应该如何求导呢?
第3步
- 现在我们需要对 21∫0x2f(u)du 求导
- 根据微积分基本定理,dxd∫0x2f(u)du=f(x2)⋅dxd(x2)
- 这里 dxd(x2)=2x
- 因此,F′(x)=21⋅f(x2)⋅2x=xf(x2)
-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 F′(x) 的表达式
5 设 F(x)=∫0xtf(x2−t2)dt,f(x) 在 x=0 某邻域内可导,且 f(0)=0,f′(0)=1,则limx→0x4F(x)=
第1步: 对一个积分式求极限,自然联想到洛必达法则,因为洛必达法则
会对分子分母同时求导.那么应该如何化简需要求解的式子呢?
- 由于积分和求导互为逆运算,所以可以化简
- 具体来说,对分子求导,得(这里利用了上一题的结论,即填空题第4题)
F′(x)=xf(x2)
- 对分母求导,得
(x4)′=4x3
- 因此,应用
洛必达法则
,得
x→0limx4F(x)=x→0lim4x3F′(x)=x→0lim4x3xf(x2)
- 接下来应该如何化简呢?
第2步
- 观察化简后的式子,发现分子分母都有x
- 因此可以约去x,得
x→0lim4x3xf(x2)=x→0lim4x2f(x2)
- 注意,这时不能第二次使用
洛必达法则
,因为使用法则的前提是函数连续,题目只给出了 f(x) 的连续性,由于没有 f′(x) 连续的条件,故 limx→0f′(x) 未必存在.
- 接下来应该如何求极限呢?
第3步
- 观察化简后的式子,发现分子是一个函数,分母是一个多项式
- 因此可以尝试使用
导数的定义
,即
x→0lim4x2f(x2)=41x→0limx2−0f(x2)−f(0)
- 由于f(0)=0,且f′(0)=1,因此
41x→0limx2−0f(x2)−f(0)=41f′(0)=41
6 设 α(x)=∫05xtsintdt,β(x)=∫0sinx(1+t)t1dt,则 limx→0β(x)α(x)=
第1步: 对一个积分式求极限,自然联想到洛必达法则,因为洛必达法则
会对分子分母同时求导.那么应该如何化简需要求解的式子呢?
- 应用洛必达法则,对分子和分母同时求导
- 对于 α(x)=∫05xtsintdt, 根据积分和求导的互逆运算,可以直接写出积分结果
- 对于 β(x)=∫0sinx(1+t)t1dt, 同样根据积分和求导的互逆运算,可以直接写出积分结果
- 具体来说, α′(x)=5xsin(5x)⋅5=5⋅5xsin(5x)
- 对于 β′(x), 需要用到链式法则, β′(x)=(1+sinx)sinx1⋅cosx
- 接下来应该如何计算极限呢?
第2步
- 将求导后的结果代入极限表达式,得
x→0limβ(x)α(x)=x→0lim(1+sinx)sinx1⋅cosx5⋅5xsin(5x)
- 当 x→0 时, sin(5x)≈5x, 所以 5xsin(5x)→1
- 当 x→0 时, sinx→0, 所以 (1+sinx)sinx1→e
- 当 x→0 时, cosx→1
- 因此,极限表达式化简为
x→0lime⋅15⋅1=e5
- 最终答案是 e5
7 极限 limx→0x4∫cosx1tlnt dt=
第1步: 对一个积分式求极限,自然联想到洛必达法则,因为洛必达法则
会对分子分母同时求导.那么应该如何化简需要求解的式子呢?
- 根据
洛必达法则
,我们需要对分子和分母分别求导。
- 分母的导数是 4x3。
- 分子的导数是对定积分 ∫cosx1tlnt dt 求导。
- 根据
莱布尼茨定理
,对定积分求导时,实际上只需对积分上限和下限分别求导。
- 即:
dxd(∫a(x)b(x)f(t)dt)=f(b(x))⋅dxdb(x)−f(a(x))⋅dxda(x)
- 你能使用公式计算出这个导数吗?
第2步
- 根据
莱布尼茨定理
,dxd∫1cosxtlnt dt=cosxln(cosx)⋅dxd(cosx)−0。
- 其中, dxd(cosx)=−sinx。
- 因此,dxd∫1cosxtlnt dt=cosxln(cosx)⋅(−sinx)。
- 代入洛必达法则,得到 limx→04x3−cosxln(cosx)⋅(−sinx)。
- 你能简化这个表达式吗?
第3步
- 简化后得到 limx→04x3cosxln(cosx)⋅sinx。
- 由于 sinx≈x 当 x→0,可以近似为 limx→04x3cosxln(cosx)⋅x。
- 进一步简化得到 limx→04x2cosxln(cosx)。
- 由于 cosx→1 当 x→0,可以进一步简化。
- 你能继续应用洛必达法则吗?
第4步
- 对 4x2cosxln(cosx) 再次应用洛必达法则。
- 分子和分母分别求导,得到 8x−sinxln(cosx)+cosx⋅cosx−sinx。
- 简化后得到 8x−sinxln(cosx)−sinx。
- 由于 sinx≈x 当 x→0,可以近似为 8x−xln(cosx)−x。
- 进一步简化得到 8−ln(cosx)−1。
- 由于 ln(cosx)→0 当 x→0,最终得到 −81。
8 极限 limx→0x(1−cosx)∫0x[∫0u2arctan(1+t)dt]du=
第1步: 对一个积分式求极限,自然联想到洛必达法则,因为洛必达法则
会对分子分母同时求导.那么应该如何化简需要求解的式子呢?
- 观察题目,分子是一个嵌套的积分,分母是一个简单的三角函数表达式
- 由于 x→0 时,分母 x(1−cosx) 趋向于0,且分子也是一个积分,趋向于0
- 因此可以考虑使用
洛必达法则
,对分子和分母同时求导
- 首先,分母 x(1−cosx) 的导数是 1−cosx+xsinx
- 注意,原书答案采用了
等价无穷小
替换,但实际上直接求导也可以算出正确答案,下面采取直接求导的方法处理
- 接下来,如何对分子进行求导呢?
第2步
- 分子 ∫0x[∫0u2arctan(1+t)dt]du 是一个嵌套积分
- 根据
莱布尼茨定理
,对嵌套积分求导时,可以先对外层积分求导,再对内层积分求导
- 外层积分 ∫0x[∫0u2arctan(1+t)dt]du 的导数是 ∫0x2arctan(1+t)dt
- 因此,分子求导后的结果是 ∫0x2arctan(1+t)dt
- 现在,分子和分母的导数分别是 ∫0x2arctan(1+t)dt 和 1−cosx+xsinx
- 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理呢?
第3步
- 由于 x→0 时,分母 1−cosx+xsinx 趋向于0,且分子 ∫0x2arctan(1+t)dt 也趋向于0
- 因此可以再次使用
洛必达法则
,对分子和分母同时求导
- 分母 1−cosx+xsinx 的导数是 sinx+sinx+xcosx=2sinx+xcosx
- 分子 ∫0x2arctan(1+t)dt 的导数是 2xarctan(1+x2)
- 因此,分子和分母的导数分别是 2xarctan(1+x2) 和 2sinx+xcosx
- 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理呢?
第4步
- 由于 x→0 时,分母 2sinx+xcosx 趋向于0,且分子 2xarctan(1+x2) 也趋向于0
- 因此可以再次使用
洛必达法则
,对分子和分母同时求导
- 分母 2sinx+xcosx 的导数是 2cosx+cosx−xsinx=3cosx−xsinx
- 分子 2xarctan(1+x2) 的导数是 2arctan(1+x2)+2x⋅1+(1+x2)21⋅2x=2arctan(1+x2)+1+(1+x2)24x2
- 由于 x→0 时, arctan(1+x2)→arctan(1)=4π, 且 1+(1+x2)24x2→0
- 因此,分子和分母的导数分别是 2⋅4π=2π 和 3cos0−0⋅sin0=3
- 最终,极限结果是 32π=6π
9 函数 y=1−x2x2 在 [21,23] 上的平均值为:
第1步: 求平均值需要求积分.在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观察被积函数 1−x2x2,发现含有 1−x2,这是一个典型的无理式,适合
第二类换元法
。
- 你觉得应该如何进行代换?
第2步
- 根据代换知识,应该使用
三角代换
- 令 x=sint,则 dx=costdt。
- 积分限也需要变换:当 x=21 时,t=arcsin(21)=6π;当 x=23 时,t=arcsin(23)=3π。
- 将这些代入原积分,得到
∫21231−x2x2dx=∫6π3πcostsin2tcostdt=∫6π3πsin2tdt
- 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理 sin2t?
第3步
- 使用三角恒等式 sin2t=21−cos2t,将 sin2t 转换为更易积分的形式。
- 因此,积分变为
∫6π3πsin2tdt=∫6π3π21−cos2tdt=21∫6π3π(1−cos2t)dt
- 现在可以分别积分 1 和 cos2t,你能完成这部分吗?
第4步
- 分别积分 1 和 cos2t:
21[∫6π3π1dt−∫6π3πcos2tdt]
- 第一个积分 ∫6π3π1dt=3π−6π=6π。
- 第二个积分 ∫6π3πcos2tdt,令 u=2t,则 du=2dt,积分限变为 3π 到 32π,所以
∫6π3πcos2tdt=21∫3π32πcosudu=21[sinu]3π32π=21(sin32π−sin3π)=21(−23−23)=−23
- 因此,原积分的结果为
21(6π−(−23))=21(6π+23)=12π
- 接下来平均值应该如何计算?
第5步
- 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b−a1∫abf(x)dx,在这里 a=21,b=23。
- 因此,平均值为
23−2112π=23−112π=12π⋅3−12=6π⋅3−11=12π(3+1)
- 最终答案是 12(3+1)π。
10 曲线 y=1+x2x 绕 x 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,将它在 x=0 与 x=ξ(ξ>0) 之间部分的体积记为 V(ξ),且 V(a)=21limξ→+∞V(ξ),则 a=
第1步: 如何计算旋转体的体积?
- 旋转体的体积公式为 V(ξ)=π∫0ξy2 dx
- 其中 y=1+x2x,所以 y2=(1+x2)2x
- 因此,体积公式变为 V(ξ)=π∫0ξ(1+x2)2x dx
- 你觉得应该如何计算这个积分呢?
第2步
- 这个积分可以通过换元法来计算
- 令 u=1+x2,则 du=2x dx,即 dx=2xdu
- 当 x=0 时,u=1;当 x=ξ 时,u=1+ξ2
- 因此,积分变为 ∫11+ξ2u2x⋅2xdu=21∫11+ξ2u21 du
- 这个积分可以直接计算,得 21[−u1]11+ξ2=21(−1+ξ21+1)
- 所以,V(ξ)=2π(1−1+ξ21)
- 如何求 limξ→+∞V(ξ)?
第3步
- 当 ξ→+∞ 时,1+ξ21→0
- 因此,limξ→+∞V(ξ)=2π
- 接下来,如何求 a?
第4步
- 根据题意,V(a)=21limξ→+∞V(ξ)
- 即 2π(1−1+a21)=4π
- 解这个方程,得 1−1+a21=21
- 即 1+a21=21
- 解得 a2=1,即 a=±1
- 由于 a>0,所以 a=1
11 曲线 r=asin33θ(a>0,0⩽θ⩽3π) 的弧长 s=
第1步: 弧长公式是什么?
- 弧长公式为 s=∫03πr2+(r′)2dθ
- 其中 r=asin33θ,我们需要先求出 r′
- 计算 r′:
r′=dθd(asin33θ)=a⋅3sin23θ⋅cos3θ⋅31=asin23θcos3θ
- 因此,r′=asin23θcos3θ
- 下面代入弧长公式,应该如何计算?
第2步
- 代入 r 和 r′ 到弧长公式中:
s=∫03πa2sin63θ+a2sin43θcos23θdθ
- 提取公因子 a2sin43θ:
s=a∫03πsin23θsin23θ+cos23θdθ
- 由于 sin2x+cos2x=1,所以:
s=a∫03πsin23θdθ
- 这个积分应该如何计算呢?
第3步
- 可以使用换元法简化积分
- 令 t=3θ,则 dθ=3dt,积分限变为 0 到 π:
s=3a∫0πsin2tdt
- 使用半角公式 sin2t=21−cos2t:
s=3a∫0π21−cos2tdt=23a∫0π(1−cos2t)dt
- 你能完成剩下的积分运算吗?
第4步
- 分别计算两个积分:
∫0π1dt=π
∫0πcos2tdt=[2sin2t]0π=0
- 因此:
s=23a(π−0)=23πa
12 曲线 y=∫−2πxcostdt 的全长 s=
第1步: 由这个积分式所定义的函数,它的定义域不等同于积分的上下限,所以首先要明确这个函数自身的定义域,应该是什么呢?
- cost 要有意义,且应该在积分上下限之内
- 因此,函数 y=∫−2πxcostdt 的定义域为 [−2π,2π]。
- 接下来应该把曲线的弧长用条件表示出来,应该如何表示呢?
第2步
- 曲线的全长 s 可以通过积分 ∫−2π2π1+y′2dx 来计算。
- 代入 y′=cosx,我们得到
s=∫−2π2π1+(cosx)2dx=∫−2π2π1+cosxdx.
- 对于含有三角函数,同时又是根式的函数,这个积分应该如何计算呢?
第4步
- 注意到 1+cosx 可以进一步简化。利用半角公式 1+cosx=2cos22x,我们得到
1+cosx=2cos22x=2cos2x.
- 因此,积分变为
s=∫−2π2π2cos2xdx.
- 接下来的部分应该如何计算?
第5步
- 由于 2 是常数,可以提到积分号外面,得到
s=2∫−2π2πcos2xdx.
- 计算 ∫−2π2πcos2xdx,令 u=2x,则 du=21dx,积分限变为 −4π 和 4π,因此
∫−2π2πcos2xdx=2∫−4π4πcosudu=2[sinu]−4π4π=2(sin4π−sin−4π)=2⋅2=22.
- 因此,s=2⋅22=4。
13 由曲线 y=lnx 与两直线 y=(e+1)−x 及 y=0 所围平面图形的面积 S=
第1步: 先把围成的图形绘制出来,确定各个交点.

- 首先,我们需要确定曲线 y=lnx 与直线 y=(e+1)−x 及 y=0 的交点。
- 曲线 y=lnx 与 y=0 的交点是 x=1。
- 直线 y=(e+1)−x 与 y=0 的交点是 x=e+1。
- 曲线 y=lnx 与直线 y=(e+1)−x 的交点可以通过解方程 lnx=(e+1)−x 来确定。设交点为 x=a,则 lna=(e+1)−a。
- 通过观察和计算,可以发现 a=e。
- 因此,积分区域由 x=1 到 x=e+1。
- 选择 y 作为积分变量会更简单,因为 y 的范围是从 0 到 lne=1。
- 接下来,把面积用积分表示出来,应该是什么呢?
第2步
- 使用 y 作为积分变量,y 的范围是从 0 到 1。
- 在 y 的范围 [0,1] 内,曲线 y=lnx 对应的 x 值为 x=ey。
- 直线 y=(e+1)−x 对应的 x 值为 x=(e+1)−y。
- 因此,面积 S 可以表示为:
S=∫01[((e+1)−y)−ey]dy
- 这个积分应该如何计算?
第3步
- 现在我们计算上述积分:
S=∫01[(e+1)−y−ey]dy
- 这个积分可以拆分为三个部分:
S=∫01(e+1)dy−∫01ydy−∫01eydy
- 分别计算每个部分:
∫01(e+1)dy=(e+1)⋅1=e+1
∫01ydy=[2y2]01=21
∫01eydy=[ey]01=e−1
- 将这些结果代入原积分:
S=(e+1)−21−(e−1)=e+1−21−e+1=2−21=23
14 设 D 是由曲线 y=sinx+1 与直线 x=0,x=π,y=0 所围平面图形,则 D 绕 x轴旋转一周所得旋转体的体积V=
第1步: 旋转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?

- 根据旋转体体积的计算公式,绕 x 轴旋转一周的体积 V 可以表示为:
V=∫0ππy2dx
- 其中 y=sinx+1,因此体积公式变为:
V=∫0ππ(sinx+1)2dx
- 你能展开 (sinx+1)2 并进行积分吗?
第2步
- 首先展开 (sinx+1)2:
(sinx+1)2=sin2x+2sinx+1
- 利用三角恒等式 sin2x=21−cos2x,我们可以进一步简化:
sin2x+2sinx+1=21−cos2x+2sinx+1
- 合并常数项:
21−cos2x+2sinx+1=23+2sinx−2cos2x
- 因此,体积公式变为:
V=π∫0π(23+2sinx−2cos2x)dx
- 你能分别计算这些积分吗?
第3步
- 分别计算每一部分的积分:
∫0π23dx=23π
∫0π2sinxdx=2[−cosx]0π=2(1−(−1))=4
∫0π−2cos2xdx=−21[2sin2x]0π=0
- 将这些结果相加:
V=π(23π+4+0)=23π2+4π
15 设 n 为正数,limx→0(n+xn−x)x2=∫n1+∞xe−4xdx,则 n=
第1步: 计算极限 limx→0(n+xn−x)x2
- 首先,我们需要处理极限的形式。注意到 (n+xn−x) 在 x→0 时趋近于 1。
- 使用指数和对数变换,我们可以将极限转换为更易处理的形式:
x→0lim(n+xn−x)x2=x→0limexp(x2ln(n+xn−x))
- 由于 ln(n+xn−x) 在 x→0 时趋近于 0,我们可以使用泰勒展开 ln(1+y)≈y 当 y→0:
ln(n+xn−x)≈ln(1−n+x2x)≈−n+x2x
- 因此,极限变为:
x→0limexp(x2⋅−n+x2x)=exp(−n+x4)
- 当 x→0,这进一步简化为:
exp(−n4)
- 接下来如何计算积分呢?这个积分适用什么积分方法呢?
第2步
- 这个积分含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函数相乘,属于典型的适用
分部法
的积分.
- 根据口诀使用分部积分法,设 u=x 和 dv=e−4xdx,则 du=dx 和 v=−41e−4x:
$$
\int_{\frac{1}{n}}^{+\infty} x \mathrm{e}^{-4x} \mathrm{d}x = \left. -\frac{1}{4} x \mathrm{e}^{-4x} \right|{\frac{1}{n}}^{+\infty} + \frac{1}{4} \intx
$$}{n}}^{+\infty} \mathrm{e}^{-4x} \mathrm{d
- 计算边界值:
−41xe−4xn1+∞=0−(−4n1e−n4)=4n1e−n4
- 继续计算第二个积分:
41∫n1+∞e−4xdx=41−41e−4xn1+∞=41⋅41e−n4=161e−n4
- 因此,积分结果为:
∫n1+∞xe−4xdx=4n1e−n4+161e−n4
- 结合极限和积分结果求解 n,你能完成后面的部分吗?
第3步
- 根据题设,极限和积分结果相等:
exp(−n4)=4n1e−n4+161e−n4
- 将 e−n4 提到等式左边:
e−n4=(4n1+161)e−n4
- 消去 e−n4:
1=4n1+161
- 解这个方程:
1=16n4+n⟹16n=4+n⟹15n=4⟹n=154
16 计算细棒的质心坐标 x=
第1步: 理解质心坐标的定义和公式
- 质心坐标的定义是:对于一个在区间 [a,b] 上的细棒,其质心坐标 x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:
x=∫abρ(x)dx∫abxρ(x)dx
- 其中,ρ(x) 是细棒在 x 处的线密度。
- 在本题中,区间是 [0,1],线密度 ρ(x)=2x+1。
- 你能根据这个公式写出具体的积分表达式吗?
第2步
- 根据公式,分子部分的积分是 ∫01xρ(x)dx。
- 代入 ρ(x)=2x+1,得到:
∫01x(2x+1)dx=∫01(2x2+x)dx
- 这个积分可以拆分成两个基本积分:
∫012x2dx+∫01xdx
- 你能分别计算这两个积分吗?
第3步
- 根据公式,分母部分的积分是 ∫01ρ(x)dx。
- 代入 ρ(x)=2x+1,得到:
∫01(2x+1)dx
- 这个积分也可以拆分成两个基本积分:
∫012xdx+∫011dx
- 你能分别计算这两个积分吗?
第4步
- 对于分子部分的积分:
∫012x2dx=2∫01x2dx=2[3x3]01=2⋅31=32
∫01xdx=[2x2]01=21
- 因此,分子部分的积分值为:
∫01(2x2+x)dx=32+21=64+63=67
- 对于分母部分的积分:
∫012xdx=2∫01xdx=2[2x2]01=2⋅21=1
∫011dx=[x]01=1
- 因此,分母部分的积分值为:
∫01(2x+1)dx=1+1=2
- 最后,如何计算质心坐标 x?
第5步
- 根据质心坐标的公式,质心坐标 x 为:
x=∫01ρ(x)dx∫01xρ(x)dx=267=127
- 因此,细棒的质心坐标 x 为 127。
17 limn→∞∑k=1nn1ln3n−2kn+2k=
第1步: 这道题是一个求和的极限问题,涉及到积分的定义。我们需要将求和转换为积分形式.应该如何转化呢?
- 观察求和的形式,可以发现它类似于定积分的定义形式 limn→∞∑k=1nf(nk)n1,其中 f(x) 是某个函数。
- 观察求和项 n1ln3n−2kn+2k,可以将其改写为 n1ln(1+n2k)−n1ln(3−n2k)。
- 这表明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对函数 ln(1+n2k)−ln(3−n2k) 的积分。
- 具体来说,我们可以将其转换为积分形式:
n→∞limk=1∑nn1ln3n−2kn+2k=n→∞lim21k=1∑nn2−0ln3−n2k1+n2k
- 这可以进一步简化为:
21∫02ln3−x1+x dx
- 如何求解这个积分呢?
第2步
- 为了进一步简化积分,我们可以使用换元法。令 x=1+t,则 dx=dt,积分限从 0 到 2 变为 −1 到 1。
- 因此,积分变为:
21∫−11ln2−t2+t dt
第3步
- 观察被积函数 ln2−t2+t,可以发现它是一个奇函数,因为 ln2−t2+t=−ln2+t2−t。
- 奇函数在一个对称区间上的积分为零,因此:
21∫−11ln2−t2+t dt=0
- 如果没有观察到奇偶性,也可以直接进行积分运算.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,把被积函数拆开成两项,即 21∫02ln3−x1+x dx=21[∫02ln(1+x)dx−∫02ln(3−x)dx], 利用分部积分法分别计算两个积分亦可.
- 不过后一种方法计算量大,比较慢.在选择题中对于定积分,应当优先考虑奇偶性.
解答题
1.求积分
1.1 ∫9x−4x2x⋅3x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排除
分部法
,因为分部法
是针对被积函数中含有两种或以上不同类型函数相乘的题目.而这道题的被积函数全都属于指数函数,即只有一种类型的函数
- 再排除
第二类换元法
,因为它是针对整体无法拆分成几个部分的无理式
.这道题不含无理式
- 因此初步判断,此题属于
恒等变形
+第一类换元法
- 你觉得应该如何变形,来寻找换元的部分呢?
第2步
- 观察题目发现分母中9和4正好是3和2的平方
- 因此先尝试把它们写成平方的形式,即 I=∫(3x)2−(4x)22x⋅3xdx
- 为了把两个含有x的量整合到一起,可以分子分母同时除以(2x)2,即 ∫(3x)2−(4x)22x⋅3xdx=∫(2x3x)2−12x3xdx
- 现在可以令 u=2x3x
- 接下来应该如何代换呢?
第3步
- u=2x3x=(23)x,故 x=log23u
- 所以 dx=uln231du
- 将换元代入原式并作化简,其中常数可以提到积分外面,得
I=∫u2−1u⋅uln231du=ln231∫u2−11du
- 剩下的积分应该如何计算呢?
第4步
- ∫u2−11du 不属于
基本积分表
要求记忆的公式,但它属于考试常见公式
- 如果你不记得这个公式,那么可以使用下列步骤来求解:
- 其中被积函数可以拆开成两个式子的差,即 u2−11=21(u−11−u+11)
- 因此
ln231∫u2−11du=ln231⋅21(∫u−11du−∫u+11du)
- 现在可以直接积分,得
I=2ln231(ln∣u−1∣−ln∣u+1∣)+C
- 最后要把换元的部分代回原式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5步
- 换元代回原式并整理,得
I=2ln231(ln∣3x−2x∣−ln∣3x+2x∣)+C=2ln231ln3x+2x3x−2x+C
1.2 ∫x2(1−x4)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排除
分部法
,因为分部法
是针对被积函数中,含有两种或以上不同类型函数相乘的题目.而这道题的被积函数只含有幂函数,即只有一种类型的函数
- 再排除
第二类换元法
,因为它是针对整体无法拆分成几个部分的无理式
.这道题不含无理式
- 因此初步判断,此题属于
恒等变形
+第一类换元法
- 你觉得应该如何变形,来寻找换元的部分呢?
第2步
- 观察题目发现分母中有一个x2和一个x4
- 为了方便裂项,我们可以先将分母中的x2变为x4,即 ∫x2(1−x4)dx=∫x4(1−x4)x2dx
- 这样分子也多了一个x2,我们可以将其提出来,即 ∫x2(x41+1−x41)dx
- 接下来应该如何裂项呢?
第3步
- 将积分拆分成两个部分,即 ∫x21dx+∫1−x41+x2−1dx
- 第一个积分 ∫x21dx 可以直接套用公式,得到 −x1
- 第二个积分 ∫1−x41+x2−1dx 需要进一步裂项,即 ∫1−x2dx−∫1−x4dx
- 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理这两个积分呢?
第4步
- 对于 ∫1−x2dx,我们可以使用裂项法,即 1−x21=21(1−x1+1+x1)
- 因此 ∫1−x2dx=21∫1−x1dx+21∫1+x1dx=21ln1−x1+x
- 对于 ∫1−x4dx,我们可以使用裂项法,即 1−x41=21(1−x21+1+x21)
- 因此 ∫1−x4dx=21∫1−x2dx+21∫1+x2dx
- 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理这两个积分呢?
第5步
- 对于 ∫1+x2dx,我们可以直接套用公式,得到 arctanx
- 将所有部分合并,得到最终答案
∫x2(1−x4)dx=−x1+21ln1−x1+x−21arctanx+C
1.3 ∫x4(1+x2)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排除
分部法
,因为分部法
是针对被积函数中,含有两种或以上不同类型函数相乘的题目.而这道题的被积函数是单一的分式,不涉及不同类型函数相乘
- 再排除
第二类换元法
,因为它是针对整体无法拆分成几个部分的无理式
.这道题不含无理式
- 因此初步判断,此题属于
恒等变形
+第一类换元法
- 你觉得应该如何变形,来寻找换元的部分呢?
第2步
- 观察题目发现分母中x4和1+x2可以通过倒代换简化
- 因此先尝试使用倒代换,即令 x=t1, 则 dx=−t21dt
- 将倒代换代入原式,得
∫x4(1+x2)dx=∫(t1)4(1+(t1)2)−t21dt=−∫1+t2t4dt
- 现在可以如何进一步处理这个积分呢?
第3步
- 观察新的被积函数 −∫1+t2t4dt
- 可以将被积函数拆分成两部分,即 1+t2t4=1+t2t4−1+1=1+t2t4−1+1+t21
- 因此
−∫1+t2t4dt=−∫1+t2t4−1dt−∫1+t21dt
- 现在可以如何分别积分这两个部分呢?
第4步
- 对于第一部分 ∫1+t2t4−1dt, 可以进一步拆分成 ∫(t2−1)dt
- 因此
−∫1+t2t4−1dt=−∫(t2−1)dt=−(3t3−t)
- 对于第二部分 ∫1+t21dt, 这是一个常见的积分,结果是 arctant
- 因此
−∫1+t21dt=−arctant
- 将两部分结果合并,得
−(3t3−t−arctant)
- 最后要把换元的部分代回原式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5步
- 换元代回原式并整理,得
−(3t3−t−arctant)+C=−3x31+x1−arctanx1+C
- 因此,最终答案是
∫x4(1+x2)dx=−3x31+x1−arctanx1+C
1.4 ∫x2(1+x2)arctanx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被积函数,它包含幂函数 x2 和反三角函数 arctanx,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函数相乘
- 因此初步判断,此题属于
恒等变形
+分部法
- 你觉得应该如何变形,来准备使用分部积分法呢?
第2步
- 观察分母 x2(1+x2),可以进行裂项,即 x2(1+x2)1=x21−1+x21
- 因此,原积分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:
∫x2(1+x2)arctanxdx=∫x2arctanxdx−∫1+x2arctanxdx
- 接下来应该如何分别处理这两个积分呢?
第3步
- 对于第一个积分 ∫x2arctanxdx,可以使用分部积分法
- 设 u=arctanx,dv=x21dx,则 du=1+x21dx,v=−x1
- 应用分部积分公式 ∫udv=uv−∫vdu,得
∫x2arctanxdx=−xarctanx+∫x(1+x2)1dx
- 对于第二个积分 ∫1+x2arctanxdx,同样使用分部积分法
- 设 u=arctanx,dv=1+x21dx,则 du=1+x21dx,v=arctanx
- 应用分部积分公式,得
∫1+x2arctanxdx=21(arctanx)2
- 现在将两个部分的结果合并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4步
- 合并两个部分的结果,得
∫x2(1+x2)arctanxdx=−xarctanx+∫x(1+x2)1dx−21(arctanx)2
- 对于积分 ∫x(1+x2)1dx,可以进行裂项,即 x(1+x2)1=x1−1+x2x
- 因此
∫x(1+x2)1dx=∫x1dx−∫1+x2xdx=ln∣x∣−21ln(1+x2)
- 最终结果为
∫x2(1+x2)arctanxdx=−xarctanx−21(arctanx)2+21ln1+x2x2+C
1.5 ∫x2x+ln(1−x)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被积函数 x2x+ln(1−x),它包含幂函数和对数函数两种类型的函数
- 因此,初步判断此题属于
恒等变形
+分部法
- 你觉得应该如何变形,来准备使用分部积分法呢?
第2步
- 首先对被积函数进行裂项,即 ∫x2x+ln(1−x)dx=∫x2xdx+∫x2ln(1−x)dx
- 简化第一项,得到 ∫x1dx,这是一个基本积分,可以直接得到结果 ln∣x∣
- 第二项 ∫x2ln(1−x)dx 需要使用分部积分法,根据口诀
反对幂三指,依次当u使
,选择 ln(1−x) 作为 u,x21dx 作为 dv
- 接下来应该如何进行分部积分呢?
第3步
- 设 u=ln(1−x),dv=x21dx
- 计算 du=1−x1dx,v=−x1
- 使用分部积分公式 ∫udv=uv−∫vdu,得到
∫x2ln(1−x)dx=−xln(1−x)−∫−x1⋅1−x1dx
- 简化后得到
∫x2ln(1−x)dx=−xln(1−x)+∫x(1−x)1dx
- 现在需要计算 ∫x(1−x)1dx,应该如何处理呢?
第4步
- 对 ∫x(1−x)1dx 进行裂项,即 x(1−x)1=x1+1−x1
- 因此
∫x(1−x)1dx=∫x1dx+∫1−x1dx
- 这两个积分都是基本积分,可以直接得到结果
∫x1dx=ln∣x∣,∫1−x1dx=−ln∣1−x∣
- 将这些结果代入之前的表达式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5步
- 将所有部分合并,得到
∫x2x+ln(1−x)dx=ln∣x∣−xln(1−x)+ln∣x∣−ln∣1−x∣+C
- 进一步简化,得到
∫x2x+ln(1−x)dx=(1−x1)ln(1−x)+C
- 这样就完成了整个积分的计算
2.求积分
2.1 ∫x(1+x)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题目,被积函数中含有无理式 x,因此考虑使用
第二类换元法
来消除无理式。
- 由于被积函数中没有不同类型函数相乘的情况,排除
分部法
。
- 初步判断,此题属于
恒等变形
+第二类换元法
。
- 你觉得应该如何进行换元,来消除无理式呢?
第2步
- 为了消除无理式 x,可以令 x=t,则 x=t2。
- 接下来需要将 dx 用 dt 表示出来,即 dx=d(t2)=2tdt。
- 将换元代入原式,得
∫x(1+x)dx=∫t2(1+t)2tdt
- 现在应该如何化简这个积分呢?
第3步
- 化简被积函数,分子分母同时除以 t,得
∫t2(1+t)2tdt=∫t(1+t)2dt
- 接下来需要对分式 t(1+t)2 进行裂项。
- 使用裂项法,将 t(1+t)2 拆分为两个部分,即
t(1+t)2=2(t1−1+t1)
- 将裂项后的表达式代入积分,得
∫t(1+t)2dt=2∫(t1−1+t1)dt
- 现在可以直接积分,得
2∫(t1−1+t1)dt=2(ln∣t∣−ln∣1+t∣)+C
- 最后要把换元的部分代回原式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4步
- 将 t=x 代回原式,得
2(ln∣t∣−ln∣1+t∣)+C=2(ln∣x∣−ln∣1+x∣)+C
- 进一步化简,得
2(ln∣x∣−ln∣1+x∣)+C=2ln1+xx+C
- 因此,最终答案为
∫x(1+x)dx=2ln1+xx+C
2.2 ∫ex−1xex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被积函数,发现含有无理式 ex−1,因此考虑使用
第二类换元法
来消除无理式。
- 由于被积函数中含有 x 和 ex 的乘积,且 ex 与 ex−1 相关,初步判断可以使用
分部法
。
- 因此,此题可能需要结合
第二类换元法
和分部法
来解决。
- 你觉得应该如何进行换元呢?
第2步
- 为了消除无理式 ex−1,可以令 t=ex−1,即 t2=ex−1。
- 由此可得 ex=t2+1,进而 x=ln(t2+1)。
- 计算 dx:dx=t2+12tdt。
- 将这些代入原积分,得到新的积分形式:
∫ex−1xexdx=∫tln(t2+1)⋅(t2+1)⋅t2+12tdt=2∫ln(t2+1)dt
- 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理这个积分呢?
第3步
- 观察到新的积分 2∫ln(t2+1)dt 中含有对数函数和幂函数,适合使用
分部法
。
- 根据
分部法
的口诀反对幂三指,依次当u使
,选择 u=ln(t2+1) 和 dv=dt。
- 计算 u 和 dv:
u=ln(t2+1),du=t2+12tdt,v=t
- 使用分部积分公式 ∫udv=uv−∫vdu,得到:
2∫ln(t2+1)dt=2(tln(t2+1)−∫t⋅t2+12tdt)
- 进一步简化:
2(tln(t2+1)−2∫t2+1t2dt)
- 如何处理 ∫t2+1t2dt 呢?
第4步
- 观察到 t2+1t2 可以进行裂项:
t2+1t2=1−t2+11
- 因此:
∫t2+1t2dt=∫1dt−∫t2+11dt=t−arctant+C
- 代入回原积分:
2(tln(t2+1)−2(t−arctant))
- 进一步简化:
2tln(t2+1)−4t+4arctant+C
- 最后将 t 换回原变量 x:
2xex−1−4ex−1+4arctanex−1+C
第5步
- 总结整个过程,原积分的解为:
∫ex−1xexdx=2xex−1−4ex−1+4arctanex−1+C
2.3 ∫1+x2x3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题目中含有无理式 1+x2,这表明需要使用
第二类换元法
来消除无理式
- 由于根号内是 x2,根据知识点,应该使用
三角代换
,具体来说,令 x=tant,其中 t∈(−2π,2π)
- 你觉得应该如何进行换元呢?
第2步
- 令 x=tant,则 dx=sec2tdt
- 将换元代入原式,得到
∫1+x2x3dx=∫secttan3t⋅sec2tdt
- 化简被积函数,得到
∫tan2t⋅sectdt
- 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理这个积分呢?
第3步
- 注意到 tan2t=sec2t−1,所以被积函数可以改写为
∫(sec2t−1)sectdt
- 这可以分成两个积分
∫sec3tdt−∫sectdt
- 这两个积分都是基本积分表中的公式,可以直接求解
- 你能完成这两个积分的计算吗?
第4步
- 计算 ∫sec3tdt 和 ∫sectdt
- ∫sec3tdt=21secttant+21ln∣sect+tant∣+C1
- ∫sectdt=ln∣sect+tant∣+C2
- 将这两个结果代入,得到
∫tan2t⋅sectdt=21secttant+21ln∣sect+tant∣−ln∣sect+tant∣+C
- 化简后得到
∫tan2t⋅sectdt=21secttant−21ln∣sect+tant∣+C
- 最后要把换元的部分代回原式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5步
- 还原换元,sect=1+x2,tant=x
- 代入后得到
∫1+x2x3dx=21x1+x2−21ln∣1+x2+x∣+C
- 这是最终的积分结果
2.4 ∫(2x2+1)1+x2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题目,被积函数中含有无理式 1+x2,这表明需要使用
第二类换元法
中的三角代换
来消除无理式。
- 由于根号内是 x2,根据知识点,应该选择
三角代换
中的tan
代换。
- 因此,初步判断此题属于
第二类换元法
。
- 你觉得应该如何进行代换呢?
第2步
- 令 x=tant,则 dx=sec2tdt。
- 将 x=tant 和 dx=sec2tdt 代入原积分,得到
∫(2x2+1)1+x2dx=∫(2tan2t+1)sectsec2tdt
- 进一步化简,得到
∫(2tan2t+1)sectsec2tdt=∫2sin2t+cos2tcostdt
- 现在应该如何继续化简呢?
第3步
- 注意到 2sin2t+cos2t=1+sin2t,所以积分变为
∫1+sin2tcostdt
- 接下来可以使用
第一类换元法
,将 costdt 看作 d(sint),即
∫1+sin2tcostdt=∫1+sin2td(sint)
- 这个积分是一个常见的积分形式,可以直接得到结果。
- 你能完成这个积分吗?
第4步
- 根据基本积分公式,∫1+u2du=arctanu+C,所以
∫1+sin2td(sint)=arctan(sint)+C
- 现在需要将 sint 代回原变量 x。
- 由于 x=tant,所以 sint=1+x2x。
- 你能完成最后的代换吗?
第5步
- 将 sint=1+x2x 代入结果,得到
arctan(sint)+C=arctan(1+x2x)+C
- 因此,原积分的最终结果是
∫(2x2+1)1+x2dx=arctan(1+x2x)+C
2.5 ∫xx−1arctanx−1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题目,被积函数中含有无理式 x−1,因此考虑使用
第二类换元法
来消除无理式。
- 由于被积函数中还含有反三角函数 arctanx−1,初步判断此题可能需要
分部法
。
- 你觉得应该如何进行换元,来消除无理式呢?
第2步
- 为了消除无理式 x−1,可以令 t=x−1,即 t2=x−1,从而 x=t2+1。
- 接下来计算 dx:
dx=d(t2+1)=2tdt
- 将换元代入原式并作化简:
∫(t2+1)tarctant⋅2tdt=2∫t2+1arctantdt
- 现在被积函数中已经没有无理式了,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理呢?
第3步
- 观察新的被积函数 2∫t2+1arctantdt,注意到 dtdarctant=t2+11。
- 因此可以进行凑微分:
2∫t2+1arctantdt=2∫arctantd(arctant)
如果没有注意到凑微分,也可以直接使用分部积分法.根据口诀,将arctant看作u,剩余部分看作dv,也能发现上述凑微分的部分,计算过程与上述过程一样.
- 现在可以直接积分,得:
2∫arctantd(arctant)=2⋅21(arctant)2+C=(arctant)2+C
- 最后要把换元的部分代回原式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4步
- 换元代回原式并整理,得:
(arctant)2+C=(arctanx−1)2+C
- 因此,原积分的解为:
∫xx−1arctanx−1dx=(arctanx−1)2+C
2.6 ∫1−xxx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题目,发现含有无理式,因此考虑使用
第二类换元法
。
- 题目中的无理式是 x 和 xx,这属于
无理代换
的范畴。
- 你觉得应该如何选择代换,来消除无理式呢?
第2步
- 观察被积函数 1−xxx,注意到分母中的 xx 可以写成 x23。
- 因此,考虑令 u=x23,这样可以将无理式转化为有理式。
- 接下来应该如何进行代换呢?
第3步
- 令 u=x23,则 x=u32,即 dx=32u−31du。
- 且,可以将 x21 表示为 u31。
- 将这些代入原式,得到
∫1−xxx dx=∫1−xxx dx=∫1−uu31⋅32u−31du
- 化简后得到
32∫1−u1du
- 剩下的积分应该如何计算呢?
第4步
- 注意到 ∫1−u1du 是一个常见的积分,可以利用基本积分公式 ∫(1−u)−21du=−21−u。
- 因此
32∫1−u1du=32⋅(−2)1−u=−341−u
- 最后要把换元的部分代回原式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5步
- 换元代回原式并整理,得
−341−x23+C
- 因此,最终答案是
∫1−xxx dx=−341−xx+C
3.求积分
3.1 ∫sin2xcos4x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排除
分部法
,因为分部法
是针对被积函数中,含有两种或以上不同类型函数相乘的题目.而这道题的被积函数是三角函数的有理式,即只有一种类型的函数
- 再排除
第二类换元法
,因为它是针对整体无法拆分成几个部分的无理式
.这道题不含无理式
- 因此初步判断,此题属于
恒等变形
+第一类换元法
- 你觉得应该如何变形,来寻找换元的部分呢?
第2步
- 观察题目发现被积函数是三角函数的有理式
- 因此先尝试利用三角恒等式进行变形,即 ∫sin2xcos4x1 dx=∫sin2xcos4x(sin2x+cos2x)2 dx
- 利用 sin2x+cos2x=1, 可以将分子展开,即 ∫sin2xcos4x1 dx=∫(cos4xsin2x+cos2x2+sin2x1)dx
- 现在可以分别对每一项进行积分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3步
- 对于第一项 ∫cos4xsin2x dx, 可以令 u=tanx, 则 du=cos2x1dx
- 因此 ∫cos4xsin2x dx=∫tan2x d(tanx)=∫u2du=31u3+C1=31tan3x+C1
- 对于第二项 ∫cos2x2 dx, 可以直接积分,得 2∫sec2x dx=2tanx+C2
- 对于第三项 ∫sin2x1 dx, 可以直接积分,得 −∫csc2x dx=−cotx+C3
- 将各项结果相加,得 31tan3x+2tanx−cotx+C
第4步
- 另一种方法是分子、分母同乘以 cos2x, 得 ∫sin2xcos4x1 dx=∫sin2xcos6xcos2x dx=∫tan2xsec4x d(tanx)
- 利用 sec2x=1+tan2x, 可以将分子展开,即 ∫tan2xsec4x d(tanx)=∫tan2xtan4x+2tan2x+1 d(tanx)
- 将分子拆开,得 ∫(tan2x+2+tan2x1) d(tanx)
- 分别对每一项进行积分,得 31tan3x+2tanx−cotx+C
第5步
- 通过上述两种方法,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31tan3x+2tanx−cotx+C
- 这表明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,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计算
3.2 ∫1+sinx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排除
分部法
,因为分部法
是针对被积函数中,含有两种或以上不同类型函数相乘的题目.而这道题的被积函数是单一的三角函数,即只有一种类型的函数
- 再排除
第二类换元法
,因为它是针对整体无法拆分成几个部分的无理式
.这道题不含无理式
- 因此初步判断,此题属于
恒等变形
+第一类换元法
- 你觉得应该如何变形,来寻找换元的部分呢?
第2步
- 观察题目发现分母是 1+sinx
- 为了简化分母,可以尝试分子分母同时乘以 1−sinx,即
∫1+sinx1 dx=∫(1+sinx)(1−sinx)1−sinx dx
-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?
第3步
- 通过分子分母同时乘以 1−sinx,分母变为 1−sin2x,即 cos2x
- 因此积分变为
∫cos2x1−sinx dx
- 现在可以拆分成两个积分,即
∫cos2x1 dx−∫cos2xsinx dx
- 这两个积分应该如何计算呢?
第4步
- 第一个积分 ∫cos2x1 dx 是常见的基本积分,结果是 tanx
- 第二个积分 ∫cos2xsinx dx 可以通过换元法计算,令 u=cosx,则 du=−sinxdx,即
∫cos2xsinx dx=−∫u21 du=u1=cosx1
- 因此原积分的结果是
∫1+sinx1 dx=tanx−cosx1+C
3.3 ∫sinx+cosxsinx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被积函数 sinx+cosxsinx,它包含两种不同类型的函数:三角函数和三角函数相加。
- 由于被积函数是两种不同类型函数的组合,初步判断可能适用
分部法
。
- 但是,直接使用
分部法
可能不太方便,因为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将分子和分母更好地结合起来。
- 因此,考虑使用
恒等变形
来简化被积函数,然后再使用换元法
或分部法
。
- 你觉得应该如何变形,来寻找换元的部分呢?
第2步
- 观察题目,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来进行恒等变形。
- 具体来说,我们可以将被积函数拆分成两个部分,使得每一部分都可以更容易地积分。
- 利用公式 f(x)=2f(x)+f(−x)+2f(x)−f(−x),我们可以将被积函数拆分成一个偶函数和一个奇函数之和。
- 具体操作如下:
∫sinx+cosxsinxdx=21∫sinx+cosx(sinx+cosx)+(sinx−cosx)dx
- 这样,我们可以将积分拆分成两个部分:
21∫sinx+cosxsinx+cosxdx+21∫sinx+cosxsinx−cosxdx
- 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理这两个积分呢?
第3步
- 对于第一个积分 21∫sinx+cosxsinx+cosxdx,显然可以直接积分:
21∫sinx+cosxsinx+cosxdx=21∫1dx=21x
- 对于第二个积分 21∫sinx+cosxsinx−cosxdx,我们可以使用换元法。
- 令 u=sinx+cosx,则 du=(cosx−sinx)dx,即 du=−(sinx−cosx)dx。
- 因此,第二个积分可以写成:
21∫sinx+cosxsinx−cosxdx=−21∫udu=−21ln∣u∣
- 最后要把换元的部分代回原式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4步
- 换元代回原式并整理,得:
∫sinx+cosxsinxdx=21x−21ln∣sinx+cosx∣+C
3.4 ∫sinx+2cosx3sinx+cosx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排除
换元法
,因为换元法
是针对被积函数中,含有整体无法拆分的无理式的题目.而这道题的被积函数是三角函数,不含无理式
- 因此初步判断,此题属于
恒等变形
+分部法
- 你觉得应该如何变形,来寻找分部的部分呢?
第2步
- 观察题目发现被积函数是两个三角函数相除的形式
- 因此先尝试把分子拆分成与分母相关的形式,即 3sinx+cosx=A(sinx+2cosx)+B(cosx−2sinx)
- 通过比较两边系数, 可得 A=1,B=−1
- 接下来应该如何代换呢?
第3步
- 将拆分的结果代入原式,得
∫sinx+2cosx3sinx+cosx dx=∫sinx+2cosx(sinx+2cosx)−(cosx−2sinx) dx
- 现在可以将其拆分成两个积分,得
∫sinx+2cosxsinx+2cosx dx−∫sinx+2cosxcosx−2sinx dx
- 第一个积分可以直接得到结果,第二个积分可以通过凑微分法来求解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4步
- 第一个积分的结果是 x
- 第二个积分可以通过凑微分法,即 ∫sinx+2cosxcosx−2sinx dx=−∫sinx+2cosxd(sinx+2cosx)
- 现在可以直接积分,得
−∫sinx+2cosxd(sinx+2cosx)=−ln∣sinx+2cosx∣
- 最后将两个积分结果相加,得
x−ln∣sinx+2cosx∣+C
第5步
- 综上所述,原积分的解为
∫sinx+2cosx3sinx+cosx dx=x−ln∣sinx+2cosx∣+C
3.5 ∫sin2x+2sinx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排除
分部法
,因为分部法
是针对被积函数中,含有两种或以上不同类型函数相乘的题目.而这道题的被积函数是三角函数,属于单一类型的函数
- 再排除
第二类换元法
,因为它是针对整体无法拆分成几个部分的无理式
.这道题不含无理式
- 因此初步判断,此题属于
恒等变形
+第一类换元法
- 你觉得应该如何变形,来寻找换元的部分呢?
第2步
- 观察题目发现被积函数中含有sin2x和sinx
- 因此先尝试把sin2x用sinx和cosx表示,即 sin2x=2sinxcosx
- 这样原式变为 ∫2sinxcosx+2sinxdx
- 为了简化表达,可以提取公因子,即 ∫2sinx(1+cosx)dx
- 现在可以考虑使用万能代换,即令 tan2x=t
- 接下来应该如何代换呢?
第3步
- 使用万能代换,令 tan2x=t, 则 sinx=1+t22t, cosx=1+t21−t2, dx=1+t22dt
- 将这些代入原式,得
∫2sinx(1+cosx)dx=∫2⋅1+t22t⋅(1+1+t21−t2)1+t22dt
- 化简分母,得
∫2⋅1+t22t⋅1+t221+t22dt=∫1+t28t1+t22dt=∫4t1+t2dt
- 剩下的积分应该如何计算呢?
第4步
- ∫4t1+t2dt 可以拆分成两个积分,即
∫4t1+t2dt=41∫t1dt+41∫tdt
- 现在可以直接积分,得
41ln∣t∣+81t2+C
- 最后要把换元的部分代回原式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5步
- 换元代回原式并整理,得
41lntan2x+81tan22x+C
3.6 ∫a2sin2x+b2cos2xdx (a2+b2>0)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排除
分部法
,因为分部法
是针对被积函数中,含有两种或以上不同类型函数相乘的题目.而这道题的被积函数是单一的三角函数形式,即只有一种类型的函数
- 再排除
第二类换元法
,因为它是针对整体无法拆分成几个部分的无理式
.这道题不含无理式
- 因此初步判断,此题属于
恒等变形
+第一类换元法
- 你觉得应该如何变形,来寻找换元的部分呢?
第2步
- 观察题目发现被积函数中含有 sin2x 和 cos2x
- 考虑使用三角恒等式 sin2x+cos2x=1 进行变形
- 当 a=0,b=0 时, 积分变为 ∫b2cos2xdx=b21tanx+C
- 当 a=0,b=0 时, 积分变为 ∫a2sin2xdx=−a21cotx+C
- 当 a=0 且 b=0 时, 可以进行如下变形:
∫a2sin2x+b2cos2xdx=∫b2cos2x(1+b2a2tan2x)dx
- 现在可以令 u=tanx, 接下来应该如何代换呢?
第3步
- u=tanx, 故 dx=1+u21du
- 将换元代入原式并作化简,得
∫b2cos2x(1+b2a2tan2x)dx=∫b2cos2x(1+b2a2u2)1⋅1+u21du
- 进一步化简,得
∫b2cos2x(1+b2a2u2)1⋅1+u21du=∫b2(1+b2a2u2)1du
- 现在可以直接积分,得
∫b2(1+b2a2u2)1du=ab1∫1+(bau)21d(bau)
- 剩下的积分应该如何计算呢?
第4步
- ∫1+(bau)21d(bau) 是一个常见的积分形式,可以直接使用反正切函数的积分公式
- 因此
∫1+(bau)21d(bau)=arctan(bau)+C
- 将结果代回原变量,得
ab1arctan(batanx)+C
第5步
- 综上所述,当 a=0 且 b=0 时,积分结果为
∫a2sin2x+b2cos2xdx=ab1arctan(batanx)+C
- 当 a=0,b=0 时,积分结果为 b21tanx+C
- 当 a=0,b=0 时,积分结果为 −a21cotx+C
4.求积分
4.1 ∫arctanx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排除
恒等变形+换元法
,因为恒等变形
的目的是为换元法
作准备,应当把变量集中到一起,有利于整体换元或局部积分.而这道题的被积函数是单个反三角函数
,无法进行有效的恒等变形.
- 因此初步判断,此题属于
分部法
- 你觉得应该如何选择
u
和dv
呢?
第2步
- 根据
分部法
的口诀反对幂三指,依次当u使
,反三角函数arctan \sqrt{x}
应该作为u
,而dx
作为dv
- 因此,设 u=arctanx, dv=dx
- 接下来应该如何计算
du
和v
呢?
第3步
- u=arctanx, 所以 du=1+(x)21⋅2x1dx=2x(1+x)1dx
- dv=dx, 所以 v=x
- 将这些代入分部积分公式 ∫udv=uv−∫vdu, 得
∫arctanxdx=xarctanx−∫x⋅2x(1+x)1dx
- 现在应该如何处理剩下的积分呢?
第4步
- 剩下的积分 ∫x⋅2x(1+x)1dx 可以进行简化
- 首先,简化被积函数 2x(1+x)x=2(1+x)x
- 然后,考虑裂项 2(1+x)x=21(1+xx)
- 进一步简化, 1+xx=1+x1+x−1=1−1+x1
- 因此,积分变为
∫2(1+x)xdx=21∫(1−1+x1)dx
- 现在可以直接积分,得
21(∫1dx−∫1+x1dx)=21(x−ln∣1+x∣)
- 最后要把这些结果代回原式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5步
- 将所有部分代回原式并整理,得
∫arctanxdx=xarctanx−21(x−ln∣1+x∣)+C
- 进一步简化,得
∫arctanxdx=xarctanx−21x+21ln∣1+x∣+C
- 最终答案为
∫arctanxdx=xarctanx−x+arctanx+C
4.2 ∫(1−x)2lnx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被积函数 (1−x)2lnx,它包含对数函数 lnx 和幂函数 (1−x)−2,这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函数相乘
- 根据
分部法
的适用条件,这道题应该使用分部法
- 根据口诀
反对幂三指,依次当u使
,选择对数函数 lnx 作为 u,幂函数 (1−x)−2dx 作为 dv
- 你觉得应该如何进行分部积分呢?
第2步
- 设 u=lnx,dv=(1−x)21dx
- 计算 du 和 v:
- du=x1dx
- v=∫(1−x)21dx
- 计算 v 时,可以使用换元法,令 y=1−x,则 dy=−dx,所以
- v=∫y21(−dy)=−∫y−2dy=y−1=1−x1
- 现在可以进行分部积分,得
∫(1−x)2lnxdx=lnx⋅1−x1−∫1−x1⋅x1dx
- 你能继续简化这个积分吗?
第3步
- 现在我们需要计算 ∫x(1−x)1dx
- 这个积分可以通过裂项法来简化,即
x(1−x)1=x1+1−x1
- 因此
∫x(1−x)1dx=∫x1dx+∫1−x1dx
- 这两个积分都可以直接计算,得
∫x1dx=ln∣x∣+C1
∫1−x1dx=−ln∣1−x∣+C2
- 你能将这些结果代入原积分并整理吗?
第4步
- 将所有部分代入原积分并整理,得
∫(1−x)2lnxdx=1−xlnx−(ln∣x∣−ln∣1−x∣)+C
- 进一步简化,得
∫(1−x)2lnxdx=1−xlnx+lnx1−x+C
- 最终答案为
∫(1−x)2lnxdx=−x−1lnx+ln∣x−1∣−ln∣x∣+C
4.3 ∫(x+2)2x2ex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被积函数 (x+2)2x2ex,它包含指数函数和幂函数,因此属于含有两种不同类型函数相乘的情况。
- 根据知识点,这种情况适用
分部法
。
- 你觉得应该如何选择 u 和 dv 呢?
第2步
- 根据
分部法
的口诀反对幂三指,依次当u使
,我们选择 u=x2ex 和 dv=(x+2)21dx。
- 计算 du 和 v:
- du=(x2ex)′dx=(2xex+x2ex)dx
- v=∫(x+2)21dx=−x+21
- 现在应用分部积分公式 ∫udv=uv−∫vdu,你能完成这一步吗?
第3步
- 应用分部积分公式:
∫(x+2)2x2exdx=−x2ex⋅x+21+∫x+21⋅(2xex+x2ex)dx
- 简化积分:
=−x+2x2ex+∫x+22xex+x2exdx
- 你能继续简化这个积分吗?
第4步
- 继续简化积分:
=−x+2x2ex+∫x+2x(2ex+xex)dx
- 进一步简化:
=−x+2x2ex+∫xexdx
- 现在需要再次使用分部法来积分 ∫xexdx,你能完成这一步吗?
第5步
- 再次使用分部法,选择 u=x 和 dv=exdx:
- du=dx
- v=ex
- 应用分部积分公式:
∫xexdx=xex−∫exdx=xex−ex
- 将结果代入原积分:
∫(x+2)2x2exdx=−x+2x2ex+xex−ex+C
- 最终答案是:
∫(x+2)2x2exdx=−x+2x2ex+xex−ex+C
4.4 ∫sin(lnx)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被积函数 sin(lnx),它包含一个三角函数和一个对数函数,但它们是嵌套的关系,而不是直接相乘的关系。
- 因此,初步判断此题需要先进行
换元法
,将嵌套关系变为相乘关系,然后再使用分部法
。
- 你觉得应该如何进行换元呢?
第2步
- 令 lnx=t,则 x=et,并且 dx=etdt。
- 将换元代入原式,得到 ∫sin(lnx)dx=∫sint⋅etdt。
- 现在被积函数变成了 sint⋅et,这是一个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乘积,可以使用
分部法
。
- 接下来应该如何使用
分部法
呢?
第3步
- 根据
分部法
的口诀反对幂三指,依次当u使
,我们选择 sint 作为 u,etdt 作为 dv。
- 计算 u 和 dv 的导数和积分:
- u=sint,du=costdt
- dv=etdt,v=et
- 使用分部积分公式 ∫udv=uv−∫vdu,得到:
∫sint⋅etdt=etsint−∫etcostdt
- 现在需要计算 ∫etcostdt,应该如何进行呢?
第4步
- 对于 ∫etcostdt,再次使用
分部法
:
- 选择 cost 作为 u,etdt 作为 dv。
- u=cost,du=−sintdt
- dv=etdt,v=et
- 使用分部积分公式,得到:
∫etcostdt=etcost−∫et(−sint)dt=etcost+∫etsintdt
- 将结果代入之前的积分表达式,得到:
∫sint⋅etdt=etsint−(etcost+∫etsintdt)
- 设 I=∫etsintdt,则有:
I=etsint−etcost−I
- 解这个方程,得到:
2I=etsint−etcost⟹I=21(etsint−etcost)+C
- 最后要把换元的部分代回原式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5步
- 将 t=lnx 代回,得到:
I=21(elnxsin(lnx)−elnxcos(lnx))+C=21x[sin(lnx)−cos(lnx)]+C
- 因此,原积分的解为:
∫sin(lnx)dx=21x[sin(lnx)−cos(lnx)]+C
4.5 ∫x211+x1−x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被积函数,含有根号,因此考虑使用
换元法
来消除根号。
- 由于被积函数中没有明显的不同类型函数相乘,排除
分部法
。
- 初步判断,此题属于
换元法
。
- 你觉得应该如何选择换元,来消除根号呢?
第2步
- 观察根号内的表达式 1+x1−x,可以考虑令 t=1+x1−x。
- 这样,t2=1+x1−x。
- 解这个方程得到 x=1+t21−t2。
- 接下来应该如何求 dx 呢?
第3步
- 由 x=1+t21−t2,求导得到 dx:
dx=dtd(1+t21−t2)dt=(1+t2)2−2t(1+t2)−2t(1−t2)dt=−(1+t2)24tdt
- 将换元代入原式并作化简,得
∫x211+x1−xdx=∫(1+t21−t2)21t⋅−(1+t2)24tdt
- 进一步化简,得
=−∫(1−t2)24t2dt
- 剩下的积分应该如何计算呢?
第4步
- 观察到 −2∫(1−t2)2td(t2),可以使用裂项,但也可以使用分部积分法:
=−2∫td(1−t21)
- 使用分部积分公式 ∫udv=uv−∫vdu,令 u=t,dv=d(1−t21),得
=−1−t22t+2∫1−t21dt
- 其中 ∫1−t21dt 可以拆分为 ∫(1−t)(1+t)1dt,使用部分分式分解:
=21∫(1−t1+1+t1)dt=21ln1−t1+t
- 因此,积分结果为
=−1−t22t+ln1−t1+t+C
- 最后要把换元的部分代回原式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5步
- 换元代回原式并整理,得
=−x1−x2+ln1+x−1−x1+x+1−x+C
4.6 ∫e2x(1+tanx)2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被积函数 e2x(1+tanx)2,它包含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,属于两种不同类型函数相乘的情况
- 因此,初步判断此题属于
分部法
- 根据
分部法
的口诀反对幂三指,依次当u使
,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u 和 dv 呢?
第2步
- 根据口诀,指数函数 e2x 属于“指”,三角函数 tanx 属于“三”
- 按照口诀,“指”应该作为 dv,而“三”应该作为 u
- 但是,考虑到 tanx 的导数 sec2x 会使积分变得更复杂,我们选择 e2x 作为 dv,而 (1+tanx)2 作为 u
- 现在,我们可以展开 (1+tanx)2 并分别积分
- 展开后得到 (1+tanx)2=1+2tanx+tan2x
- 因此,原积分变为 ∫e2x(1+2tanx+tan2x)dx
- 这可以拆分为三个积分:∫e2xdx+2∫e2xtanxdx+∫e2xtan2xdx
- 第一个积分 ∫e2xdx 是基本的指数积分,可以直接求解
- 第二个和第三个积分需要进一步处理,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?
第3步
- 对于 ∫e2xtan2xdx,我们可以使用分部积分法
- 令 u=e2x,dv=tan2xdx
- 计算 du=2e2xdx,v=tanx−x(因为 ∫tan2xdx=tanx−x+C)
- 使用分部积分公式 ∫udv=uv−∫vdu,我们得到
∫e2xtan2xdx=e2x(tanx−x)−∫(tanx−x)2e2xdx
- 对于 ∫e2xtanxdx,我们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
- 令 u=e2x,dv=tanxdx
- 计算 du=2e2xdx,v=−ln∣cosx∣(因为 ∫tanxdx=−ln∣cosx∣+C)
- 使用分部积分公式,我们得到
∫e2xtanxdx=e2x(−ln∣cosx∣)−∫(−ln∣cosx∣)2e2xdx
- 现在,我们可以将所有部分合并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4步
- 合并所有部分,我们得到
∫e2x(1+tanx)2dx=e2x+e2xtanx−2e2xln∣cosx∣+e2x(tanx−x)+C
- 简化后,我们得到
∫e2x(1+tanx)2dx=e2xtanx+C
5.求积分
5.1 ∫−4n4n(x2ln1−x1+x−cosx)dx
第1步: 观察积分区间和对称性
- 首先注意到积分区间是关于原点对称的,即 [−4n,4n]
- 对于在对称区间上的积分,我们通常考查被积函数的奇偶性
- 被积函数是 x2ln1−x1+x−cosx,我们需要分别考查 x2ln1−x1+x 和 cosx 的奇偶性
- 你觉得 x2ln1−x1+x 和 cosx 分别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?
第2步: 分析被积函数的奇偶性
- 首先分析 ln1−x1+x
- ln1−x1+x=ln(1+x)−ln(1−x)
- 由于 ln(1+x) 和 ln(1−x) 分别是奇函数和偶函数,所以 ln1−x1+x 是奇函数
- 因此,x2ln1−x1+x 是奇函数,因为 x2 是偶函数,乘以奇函数仍然是奇函数
- cosx 是偶函数
- 现在你知道了 x2ln1−x1+x 是奇函数,cosx 是偶函数,接下来应该如何利用这些信息?
第3步: 利用奇偶性简化积分
- 对于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积分,结果为0
- 因此,∫−4n4nx2ln1−x1+xdx=0
- 对于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积分,可以简化为两倍的正半轴上的积分
- 因此,∫−4n4ncosxdx=2∫04ncosxdx
- 现在你需要计算 ∫04ncosxdx,你能完成这个积分吗?
第4步: 计算 ∫04ncosxdx
- ∫04ncosxdx 是一个基本的积分
- 直接使用基本积分公式,∫cosxdx=sinx+C
- 因此,∫04ncosxdx=sin4n−sin0=sin4n
- 由于 sin4n=22,所以 2∫04ncosxdx=2⋅22=2
- 现在你可以将结果代入原积分表达式,你能完成最后的步骤吗?
第5步: 完成积分计算
- 将所有部分结合起来,原积分表达式为
∫−4n4n(x2ln1−x1+x−cosx)dx=0−2=−2
- 因此,最终答案是 −2
5.2 ∫−11(2+sinx)1−x2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被积函数的形式,发现它包含一个多项式函数和一个三角函数,以及一个无理式。
- 由于被积函数中含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函数相乘,初步判断可能需要使用
分部法
。
- 但是,考虑到积分的上下限是对称的(从-1到1),我们可以先检查被积函数的奇偶性,这可能会简化问题。
- 你觉得应该如何检查被积函数的奇偶性呢?
第2步
- 被积函数可以分解为两部分:21−x2 和 sinx1−x2。
- 检查每一部分的奇偶性:
- 21−x2 是偶函数,因为 1−x2 是偶函数,乘以常数2仍然是偶函数。
- sinx1−x2 是奇函数,因为 sinx 是奇函数,1−x2 是偶函数,奇函数乘以偶函数仍然是奇函数。
- 因此,被积函数 (2+sinx)1−x2 可以看作是一个偶函数加上一个奇函数。
- 在对称区间上积分时,奇函数的积分为0,偶函数的积分可以通过对称性简化。
- 接下来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性质来简化积分呢?
第3步
- 由于 sinx1−x2 是奇函数,在对称区间 [−1,1] 上的积分为0。
- 因此,原积分可以简化为只计算偶函数的积分:
∫−11(2+sinx)1−x2dx=∫−1121−x2dx+∫−11sinx1−x2dx=∫−1121−x2dx
- 由于 21−x2 是偶函数,我们可以将积分区间从 [−1,1] 缩减到 [0,1],并乘以2:
∫−1121−x2dx=2∫0121−x2dx=4∫011−x2dx
- 现在需要计算 ∫011−x2dx,这个积分是一个常见的基本积分,你知道它的值吗?
第4步
- ∫011−x2dx 是一个常见的基本积分,表示单位圆在第一象限的面积的四分之一。
- 因此,∫011−x2dx=4π。
- 代入之前的积分结果:
4∫011−x2dx=4⋅4π=π
- 最终答案是 π。
5.3 ∫−22(x+∣x∣)e−∣x∣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被积函数 (x+∣x∣)e−∣x∣,它包含两种类型的函数:线性函数和指数函数。
- 由于被积函数中含有绝对值符号,我们需要考虑分段函数的情况。
- 因此,初步判断,此题属于
恒等变形
+分部法
。
- 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理绝对值符号,来简化积分呢?
第2步
- 由于积分区间 [−2,2] 是对称的,我们可以利用被积函数的奇偶性来简化积分。
- 观察 (x+∣x∣) 和 e−∣x∣ 的奇偶性:
- x 是奇函数,∣x∣ 是偶函数,因此 x+∣x∣ 是偶函数。
- e−∣x∣ 是偶函数。
- 因此,(x+∣x∣)e−∣x∣ 是偶函数。
- 对于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积分,可以简化为两倍在正半轴上的积分,即
∫−22(x+∣x∣)e−∣x∣dx=2∫02(x+∣x∣)e−∣x∣dx
- 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理 (x+∣x∣) 呢?
第3步
- 在区间 [0,2] 上,∣x∣=x,因此 (x+∣x∣)=2x。
- 所以积分变为
2∫022xe−xdx=4∫02xe−xdx
- 现在可以使用
分部法
来计算这个积分。你觉得应该如何选择 u 和 dv 呢?
第4步
- 根据
分部法
的口诀反对幂三指,依次当u使
,我们选择 u=x 和 dv=e−xdx。
- 因此,du=dx 和 v=−e−x。
- 应用分部积分公式 ∫udv=uv−∫vdu,我们得到
$$
4 \int_{0}^{2} x \mathrm{e}^{-x} \mathrm{d}x = 4 \left[ -x \mathrm{e}^{-x} \bigg|{0}^{2} + \intx \right]
$$}^{2} \mathrm{e}^{-x} \mathrm{d
- 计算边界项和积分项,得
4[−2e−2+∫02e−xdx]
- 现在计算 ∫02e−xdx,得
∫02e−xdx=−e−x02=−e−2+1
- 将结果代入,得
4[−2e−2+1−e−2]=4[1−3e−2]=4−12e−2
第5步
- 最终结果为
∫−22(x+∣x∣)e−∣x∣dx=4−12e−2
5.4 ∫−111+1−x22x2+x(ex+e−x)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被积函数的形式,发现它包含多项式函数和指数函数,这可能涉及到
分部法
。
- 但是,考虑到积分区间是对称的(从-1到1),我们可以先考查被积函数的奇偶性,这通常是解决对称区间积分问题的第一步。
- 你觉得应该如何分析被积函数的奇偶性呢?
第2步
- 被积函数可以分解为两部分:1+1−x22x2 和 1+1−x2x(ex+e−x)。
- 首先分析 1+1−x22x2:
- 令 f(x)=1+1−x22x2,则 f(−x)=1+1−(−x)22(−x)2=1+1−x22x2=f(x),所以 f(x) 是偶函数。
- 再分析 1+1−x2x(ex+e−x):
- 令 g(x)=1+1−x2x(ex+e−x),则 g(−x)=1+1−x2−x(e−x+ex)=−1+1−x2x(ex+e−x)=−g(x),所以 g(x) 是奇函数。
- 根据奇偶函数的性质,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积分为0,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积分等于两倍其在正半轴上的积分。
- 因此,原积分可以简化为:
∫−111+1−x22x2+x(ex+e−x)dx=4∫011+1−x22x2dx
- 你能继续简化这个积分吗?
第3步
- 现在我们只需要计算 ∫011+1−x22x2dx。
- 观察被积函数 1+1−x22x2,可以尝试进行恒等变形:
1+1−x22x2=2x2⋅1+1−x21
- 注意到 1+1−x21 可以进行裂项分解:
1+1−x21=1−1−x2+1+1−x21−x2
- 但是这种分解较为复杂,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积分的性质来简化计算。
- 注意到 ∫011+1−x22x2dx 可以通过几何意义来简化:
∫011+1−x22x2dx=∫01dx−∫011−x2dx
- 其中 ∫011−x2dx 是单位圆在第一象限的面积的四分之一,即 4π。
- 因此:
∫011+1−x22x2dx=1−4π
- 最后,原积分的值为:
4∫011+1−x22x2dx=4(1−4π)=4−π
6.求积分
6.1 ∫02(x−1)22x−x2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被积函数中的根号部分 2x−x2,这是一个典型的含有 a2−x2 形式的表达式,适合使用
三角代换
。
- 因此,初步判断此题属于
恒等变形
+第二类换元法
。
- 你觉得应该如何变形,来寻找换元的部分呢?
第2步
- 观察根号内的表达式 2x−x2,可以重写为 1−(x−1)2,这样根号内的形式变为 1−(x−1)2,适合进行三角代换。
- 令 x−1=t,则 dx=dt,积分限从 x=0 到 x=2 变为 t=−1 到 t=1。
- 将换元代入原式,得
∫02(x−1)22x−x2dx=∫−11t21−t2dt
- 由于被积函数是偶函数,可以进一步简化为
∫−11t21−t2dt=2∫01t21−t2dt
- 接下来应该如何代换呢?
第3步
- 令 t=sinu,则 dt=cosudu,积分限从 t=0 到 t=1 变为 u=0 到 u=2π。
- 将换元代入简化后的积分,得
2∫01t21−t2dt=2∫02πsin2u1−sin2ucosudu
- 由于 1−sin2u=cosu,所以积分变为
2∫02πsin2ucos2udu
- 剩下的积分应该如何计算呢?
第4步
- 使用三角恒等式 sin2ucos2u=41sin22u,积分变为
2∫02π41sin22udu=21∫02πsin22udu
- 使用 sin22u=21−cos4u,积分变为
21∫02π21−cos4udu=41∫02π(1−cos4u)du
- 分别积分 1 和 cos4u,得
41(∫02π1du−∫02πcos4udu)=41(2π−0)=8π
- 最终答案为 8π。
6.2 ∫0π(e−cosx−ecosx)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被积函数 e−cosx−ecosx,它包含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,但这里并没有明显的乘积形式,因此初步排除
分部法
。
- 接下来考虑
换元法
,观察到积分区间 [0,π] 是对称的,但被积函数并不对称。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换元法使得积分区间对称,从而利用奇函数的性质简化计算。
- 因此,初步判断此题属于
换元法
。
- 你觉得应该如何选择换元,来使得积分区间对称呢?
第2步
- 考虑换元 x=2π+t,这样可以将积分区间 [0,π] 变换为 [−2π,2π],这是一个对称的区间。
- 计算 dx:dx=dt。
- 将换元代入原式,得到新的积分表达式:
∫0π(e−cosx−ecosx)dx=∫−2π2π(e−cos(2π+t)−ecos(2π+t))dt
- 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,cos(2π+t)=−sint,所以积分变为:
∫−2π2π(esint−e−sint)dt
- 接下来应该如何利用奇函数的性质呢?
第3步
- 观察新的被积函数 esint−e−sint,它是一个奇函数,因为 (esint−e−sint)(−t)=−(esint−e−sint)。
- 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积分为零,即 ∫−aaf(x)dx=0,其中 f(x) 是奇函数。
- 因此,∫−2π2π(esint−e−sint)dt=0。
- 最终结果为:
∫0π(e−cosx−ecosx)dx=0
7.求积分
7.1 ∫−32min{2,x2}dx
第1步: 如何处理分段函数形式的积分?
- 首先需要明确分段函数的定义,即在不同区间内函数的具体形式
- 对于 min{2,x2}, 需要比较 2 和 x2 的大小
- 由于 x2 是一个抛物线, 在 x=±2 处与 2 相交
- 因此, 分段函数的定义为:
min2,x2={2,−3⩽x⩽−2, x2,−2<x<2, 2,2⩽x⩽2.
- 你觉得应该如何对每个区间分别积分?
第2步
- 根据分段函数的定义, 将积分分成三个部分:
∫−32min2,x2dx=∫−3−22dx+∫−22x2dx+∫222dx
- 现在分别计算每个积分:
- 对于 ∫−3−22dx, 由于 2 是常数, 可以直接计算:
∫−3−22dx=2×(−2−(−3))=2×(3−2)=6−22
- 对于 ∫−22x2dx, 使用幂函数积分公式:
∫−22x2dx=[3x3]−22=3(2)3−3(−2)3=322−(−322)=342
- 对于 ∫222dx, 同样由于 2 是常数, 可以直接计算:
∫222dx=2×(2−2)=4−22
- 现在将三个部分的结果相加, 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3步
- 将三个部分的积分结果相加:
∫−32min2,x2dx=(6−22)+342+(4−22)
- 合并常数项和 2 项:
6+4−22−22+342=10−42+342
- 进一步合并 2 项:
10−42+342=10−3122+342=10−382
- 最终结果为:
∫−32min2,x2dx=10−382
7.2 ∫−1x(1−∣t∣)dt(x⩾−1)
第1步: 如何处理含有绝对值的积分?
- 绝对值函数 ∣t∣ 在 t=0 处有一个分界点,因此我们需要分情况讨论。
- 具体来说,当 t≥0 时,∣t∣=t;当 t<0 时,∣t∣=−t。
- 因此,积分 ∫−1x(1−∣t∣)dt 需要根据 x 的值来分段处理。
- 你觉得应该如何分段处理呢?
第2步
- 首先,考虑 x 的范围。由于 x≥−1,我们需要分别讨论 x<0 和 x≥0 的情况。
- 当 −1≤x<0 时,积分区间 [−1,x] 完全在负半轴上,因此 ∣t∣=−t。
- 当 x≥0 时,积分区间 [−1,x] 跨越了 t=0 的分界点,因此需要分成两部分积分:[−1,0] 和 [0,x]。
- 你能具体写出每种情况下的积分表达式吗?
第3步
- 当 −1≤x<0 时,积分表达式为:
∫−1x(1−∣t∣)dt=∫−1x(1+t)dt
- 当 x≥0 时,积分表达式为:
∫−1x(1−∣t∣)dt=∫−10(1+t)dt+∫0x(1−t)dt
- 你能分别计算这两个积分吗?
第4步
- 当 −1≤x<0 时,计算 ∫−1x(1+t)dt:
∫−1x(1+t)dt=2(1+t)2−1x=2(1+x)2−2(1−1)2=2(1+x)2
- 当 x≥0 时,计算 ∫−10(1+t)dt 和 ∫0x(1−t)dt:
∫−10(1+t)dt=2(1+t)2−10=2(1+0)2−2(1−1)2=21
∫0x(1−t)dt=2(1−t)20x=2(1−x)2−2(1−0)2=2(1−x)2−21
- 将两部分积分结果相加:
∫−1x(1−∣t∣)dt=21+(2(1−x)2−21)=2(1−x)2
- 你能总结最终结果吗?
第5步
- 当 −1≤x<0 时,积分结果为:
∫−1x(1−∣t∣)dt=2(1+x)2
- 当 x≥0 时,积分结果为:
∫−1x(1−∣t∣)dt=1−2(1−x)2
- 因此,最终结果为:
∫−1x(1−∣t∣)dt={2(1+x)2当 −1≤x<0 1−2(1−x)2当 x≥0
7.3 ∫−11∣x−y∣exdx(∣y∣⩽1)
第1步: 如何处理绝对值符号?
- 绝对值函数 ∣x−y∣ 在不同区间内的表达式不同,因此需要分段讨论
- 当 x≤y 时,∣x−y∣=y−x
- 当 x>y 时,∣x−y∣=x−y
- 因此,积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:∫−11∣x−y∣exdx=∫−1y(y−x)exdx+∫y1(x−y)exdx
- 你觉得接下来应该如何进行积分?
第2步: 分别对两个部分进行积分
- 对于第一个部分 ∫−1y(y−x)exdx,可以使用分部积分法
- 设 u=y−x,dv=exdx,则 du=−dx,v=ex
- 应用分部积分公式 ∫udv=uv−∫vdu,得
$$
\int_{-1}^y(y-x)\mathrm{e}^{x}\mathrm{d}x = \left.(y-x)\mathrm{e}^{x}\right|{-1}^y - \intx
$$}^y \mathrm{e}^{x}\mathrm{d
- 对于第二个部分 ∫y1(x−y)exdx,同样使用分部积分法
- 设 u=x−y,dv=exdx,则 du=dx,v=ex
- 应用分部积分公式,得
∫y1(x−y)exdx=(x−y)ex∣y1−∫y1exdx
- 现在可以计算这两个部分的积分结果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3步: 计算积分结果
- 计算第一个部分的积分结果:
$$
\left.(y-x)\mathrm{e}^{x}\right|{-1}^y - \int)
$$}^y \mathrm{e}^{x}\mathrm{d}x = (y-y)\mathrm{e}^{y} - (y+1)\mathrm{e}^{-1} - \left.(\mathrm{e}^{x})\right|_{-1}^y = -(y+1)\mathrm{e}^{-1} - (\mathrm{e}^{y} - \mathrm{e}^{-1
- 计算第二个部分的积分结果:
(x−y)ex∣y1−∫y1exdx=(1−y)e1−(y−y)ey−(ex)∣y1=(1−y)e−(e−ey)
- 将两个部分的结果相加,得
∫−11∣x−y∣exdx=−(y+1)e−1−(ey−e−1)+(1−y)e−(e−ey)
- 化简结果,得
∫−11∣x−y∣exdx=2ey−(y+2)e−1−ye
- 最终答案是 2ey−(y+2)e−1−ye
7.4 ∫0π1−sinx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被积函数 1−sinx,它包含一个三角函数和一个无理式,这表明可能需要使用
换元法
。
- 由于被积函数中没有明显的两种不同类型函数相乘,排除
分部法
。
- 因此,初步判断此题属于
恒等变形
+换元法
,特别是三角代换
。
- 你觉得应该如何进行三角变换,来简化被积函数呢?
第2步
- 使用三角恒等式 sinx=2sin2xcos2x,我们可以将原积分变形为:
∫0π1−2sin2xcos2xdx
- 进一步利用恒等式 1−2sin2xcos2x=(sin2x−cos2x)2,我们得到:
∫0π(sin2x−cos2x)2dx=∫0πsin2x−cos2xdx
- 现在需要考虑绝对值的情况,如何分段处理积分呢?
第3步
- 由于 sin2x−cos2x 在 [0,π] 上的符号会变化,我们需要分段积分:
- 在 [0,2π] 上,sin2x≥cos2x,所以 sin2x−cos2x=sin2x−cos2x。
- 在 [2π,π] 上,sin2x≤cos2x,所以 sin2x−cos2x=cos2x−sin2x。
- 因此,积分可以分为两部分:
∫0πsin2x−cos2xdx=∫02π(sin2x−cos2x)dx+∫2ππ(cos2x−sin2x)dx
- 接下来如何计算这两个积分呢?
第4步
- 计算第一个积分:
∫02π(sin2x−cos2x)dx=[−2cos2x−2sin2x]02π=−2cos4π−2sin4π+2cos0+2sin0=−22+2
- 计算第二个积分:
∫2ππ(cos2x−sin2x)dx=[2sin2x+2cos2x]2ππ=2sin2π+2cos2π−2sin4π−2cos4π=2−22
- 将两个结果相加,得到:
−22+2+2−22=4(2−1)
第5步
- 综上所述,原积分的值为:
∫0π1−sinxdx=4(2−1)
8.求积分
8.1 ∫−2π2π(x+sin2x)cos2xdx
第1步: 利用奇偶性简化积分
- 首先,我们需要判断被积函数中每一项的奇偶性。
- xcos2x 是奇函数,因为 x 是奇函数,cos2x 是偶函数,奇函数乘以偶函数仍然是奇函数。
- sin2xcos2x 是偶函数,因为 sin2x 和 cos2x 都是偶函数,偶函数乘以偶函数仍然是偶函数。
- 因此,积分 ∫−2π2πxcos2xdx 由于对称性为0。
- 接下来,我们只需要计算 ∫−2π2πsin2xcos2xdx。
第2步
- 由于 sin2xcos2x 是偶函数,我们可以将积分区间从 [−2π,2π] 缩减到 [0,2π] 并乘以2。
- 因此,∫−2π2πsin2xcos2xdx=2∫02πsin2xcos2xdx。
第3步
- 使用三角恒等式 sin2x=1−cos2x,我们可以将被积函数变换为:
2∫02πsin2xcos2xdx=2∫02πsin2x(1−sin2x)dx
- 这可以进一步拆分为两个积分:
2∫02πsin2xdx−2∫02πsin4xdx
第4步
- 使用 sin2x=21−cos2x,我们可以计算第一个积分:
2∫02πsin2xdx=2∫02π21−cos2xdx=∫02π(1−cos2x)dx
- 这等于:
[x−2sin2x]02π=2π
- 对于第二个积分,使用 sin4x=(sin2x)2=(21−cos2x)2,我们可以计算:
2∫02πsin4xdx=2∫02π(21−cos2x)2dx
- 这等于:
2∫02π41−2cos2x+cos22xdx=21∫02π(1−2cos2x+cos22x)dx
- 这等于:
21(2π−0+21∫02πcos22xdx)=21(2π+21⋅2π)=83π
第5步
- 将两个积分结果合并:
2π−83π=8π
- 因此,最终答案是:
∫−2π2π(x+sin2x)cos2xdx=8π
8.2 ∫01x(1−x4)23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排除
分部法
,因为分部法
是针对被积函数中,含有两种或以上不同类型函数相乘的题目.而这道题的被积函数中含有无理式
,即 1−x4 的平方根
- 因此初步判断,此题属于
恒等变形
+第二类换元法
- 你觉得应该如何变形,来寻找换元的部分呢?
第2步
- 观察题目发现被积函数中含有 1−x4 的平方根,这属于
无理式
- 根据
第二类换元法
中的三角代换
,当含有 1−x2 时,令 x=sint
- 但这里我们需要处理的是 1−x4, 可以考虑令 x2=sint, 这样 1−x4=1−(sint)2=cos2t
- 接下来应该如何代换呢?
第3步
- 令 x2=sint, 则 x=sint
- 计算 dx: 2xdx=costdt, 所以 dx=2xcostdt=2sintcostdt
- 将换元代入原式并作化简,得
∫01x(1−x4)23dx=∫02πsint⋅(cos2t)23⋅2sintcostdt
- 化简后得
21∫02πcos4tdt
- 剩下的积分应该如何计算呢?
第4步
- ∫02πcos4tdt 是一个常见的三角函数积分
- 使用三角函数的降幂公式 cos2t=21+cost, 可以得到
cos4t=(cos2t)2=(21+cost)2=41(1+2cost+cos2t)
- 进一步化简 cos2t 为 21+cost, 得
cos4t=41(1+2cost+21+cost)=41(1+2cost+21+2cost)=41(23+2cost+2cost)
- 因此
∫02πcos4tdt=41∫02π(23+2cost+2cost)dt
- 现在可以直接积分,得
41(23t+2sint+21sint)02π
- 计算结果为
41(23⋅2π+2⋅1+21⋅1)=41(43π+2.5)=163π+165=323π
- 最后的结果是 323π
8.3 ∫0πtsintdt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排除
换元法
,因为换元法
是针对被积函数中的一部分可以进行局部积分,或者含有整体无法拆分的无理式的题目.而这道题的被积函数是tsint,不包含无理式,也不容易通过局部积分简化
- 因此初步判断,此题属于
分部法
- 你觉得应该如何选择u和dv呢?
第2步
- 根据
分部法
的口诀反对幂三指,依次当u使
,被积函数tsint中,变量t属于幂函数,sint属于三角函数
- 因此选择u=t,dv=sintdt
- 接下来应该如何应用分部积分公式∫udv=uv−∫vdu呢?
第3步
- 计算du和v:
- du=dt
- v=∫sintdt=−cost
- 应用分部积分公式,得
$$
\int_{0}^{\pi}t\sin t\mathrm{d}t = \left.(-t \cos t)\right|0^\pi - \intt
$$}^{\pi}(-\cos t)\mathrm{d
- 化简后得
$$
\int_{0}^{\pi}t\sin t\mathrm{d}t = \left.(-t \cos t)\right|0^\pi + \intt
$$}^{\pi}\cos t\mathrm{d
- 现在可以直接计算两个部分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4步
- 计算(−tcost)∣0π:
- 当t=π时,−tcost=−πcosπ=π
- 当t=0时,−tcost=0
- 因此(−tcost)∣0π=π−0=π
- 计算∫0πcostdt:
- ∫0πcostdt=sint∣0π=sinπ−sin0=0
- 因此
∫0πtsintdt=π+0=π
8.4 ∫01[2x−x2+(1−x2)3]dx
第1步: 如何处理这个积分?
- 观察题目中的两个被积函数,分别是 2x−x2 和 (1−x2)3
- 这两个被积函数都含有根号,且根号内是二次形式,因此考虑使用
换元法
- 具体来说,前一个被积函数 2x−x2 可以通过
第一类换元法
来处理,而后一个被积函数 (1−x2)3 可以通过三角代换
来处理
- 你觉得应该如何开始处理这两个积分呢?
第2步: 处理 2x−x2
- 首先观察 2x−x2,可以将其改写为 1−(x−1)2
- 这样做的目的是将根号内的表达式变成一个标准的平方形式,便于后续的换元
- 令 x−1=t,则 dx=dt,积分限从 x=0 到 x=1 变为 t=−1 到 t=0
- 因此,积分变为 ∫−101−t2dt
- 这个积分是一个常见的积分,可以通过几何意义或直接使用已知结果来求解
- 你能计算这个积分吗?
第3步: 计算 ∫−101−t2dt
- 这个积分表示的是单位圆在 [−1,0] 区间上的面积的一部分
- 具体来说,∫−101−t2dt 表示单位圆在第一象限的四分之一面积
- 因此,结果是 41π
- 你能理解这个结果的几何意义吗?
第4步: 处理 (1−x2)3
- 观察 (1−x2)3,可以令 x=sint,则 dx=costdt,积分限从 x=0 到 x=1 变为 t=0 到 t=2π
- 因此,积分变为 ∫02πcos4tdt
- 这个积分可以通过使用倍角公式和递推公式来求解
- 你能计算这个积分吗?
第5步: 计算 ∫02πcos4tdt
- 使用倍角公式 cos2t=21+cos2t,可以得到 cos4t=(21+cos2t)2
- 进一步展开并积分,得到 ∫02πcos4tdt=43×21×2π=163π
- 你能理解这个计算过程吗?
第6步: 合并结果
- 现在我们已经分别计算了两个积分的结果
- ∫012x−x2dx=41π
- ∫01(1−x2)3dx=163π
- 因此,原积分的结果是 41π+163π=167π
9.求积分
9.1 ∫1+∞ex+1+e3−x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排除
分部法
,因为分部法
是针对被积函数中,含有两种或以上不同类型函数相乘的题目.而这道题的被积函数是单一的指数函数,即只有一种类型的函数
- 再排除
第二类换元法
,因为它是针对整体无法拆分成几个部分的无理式
.这道题不含无理式
- 因此初步判断,此题属于
恒等变形
+第一类换元法
- 你觉得应该如何变形,来寻找换元的部分呢?
第2步
- 观察题目发现被积函数中包含 ex+1 和 e3−x
- 为了简化表达式,可以尝试提出一个公共因子 e2
- 因此,原式可以改写为 ∫1+∞e2(ex−1+e1−x)dx
- 现在可以令 x−1=t, 这样可以将含有 x 的项集中在一起,有利于整体换元
- 接下来应该如何代换呢?
第3步
- 令 x−1=t, 则 x=t+1
- 所以 dx=dt
- 积分上下限也要相应改变,当 x=1 时, t=0; 当 x→+∞ 时, t→+∞
- 将换元代入原式并作化简,得
∫1+∞e2(ex−1+e1−x)dx=e21∫0+∞et+e−tdt
- 剩下的积分应该如何计算呢?
第4步
- ∫0+∞et+e−tdt 可以通过分子分母同时乘以 et 来简化
- 因此,原式变为 ∫0+∞1+e2tetdt
- 这个积分是一个常见的积分,可以通过 arctan 函数来求解
- 具体地, ∫0+∞1+e2tetdt=arctan(et)∣0+∞
- 计算 arctan(et) 在 0 和 +∞ 处的值,得
arctan(et)0+∞=arctan(e+∞)−arctan(e0)=2π−4π
- 最后要把换元的部分代回原式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5步
- 将结果代回原式并整理,得
e21(2π−4π)=e21⋅4π=4e2π
- 因此,最终答案是 4e2π
9.2 ∫2123∣x−x2∣dx
第1步: 确定积分的瑕点并分解积分区间
- 首先观察被积函数 ∣x−x2∣1,注意到 x=1 是一个瑕点,因为在 x=1 处,x−x2=0,分母为零。
- 因此,需要将积分区间 [21,23] 分成两个部分:[21,1) 和 (1,23]。
- 这样,原积分可以分解为两个积分:
∫2123∣x−x2∣dx=∫211x−x2dx+∫123x2−xdx
- 接下来,分别处理这两个积分。
第2步: 处理第一个积分 ∫211x−x2dx
- 对于 ∫211x−x2dx,首先进行恒等变形:
x−x2=41−(x−21)2
- 因此,积分变为:
∫21141−(x−21)2dx
- 这个形式与常见的积分公式 ∫a2−x2dx=arcsinax+C 相似。
- 令 u=x−21,则 du=dx,积分变为:
∫−21041−u2du=∫−210(21)2−u2du
- 使用公式 ∫a2−x2dx=arcsinax+C,得到:
arcsin(2u)∣−210=arcsin0−arcsin(−1)=0−(−2π)=2π
第3步: 处理第二个积分 ∫123x2−xdx
- 对于 ∫123x2−xdx,同样进行恒等变形:
x2−x=(x−21)2−41
- 因此,积分变为:
∫123(x−21)2−41dx
- 这个形式与常见的积分公式 ∫x2−a2dx=lnx+x2−a2+C 相似。
- 令 u=x−21,则 du=dx,积分变为:
∫211u2−41du
- 使用公式 ∫x2−a2dx=lnx+x2−a2+C,得到:
lnu+u2−41211=ln1+1−41−ln21+(21)2−41
- 计算得:
ln(1+23)−ln21=ln(2+3)
第4步: 合并结果
- 将两个积分的结果合并:
∫2123∣x−x2∣dx=2π+ln(2+3)
- 最终答案为:
2π+ln(2+3)
以下为较复杂的解答题
10 计算 I=∫0π[f(x)+f′′(x)]sinxdx
第1步: 考研数学中积分
题常见的考点组合是:恒等变形+换元法
和恒等变形+分部法
.这道题适用哪个方法?
- 首先观察被积函数 [f(x)+f′′(x)]sinx,其中包含 f(x) 和 f′′(x),以及 sinx。
- 由于被积函数中含有两种不同类型函数相乘(函数 f 和三角函数 sinx),初步判断此题属于
分部法
。
- 你觉得应该如何拆分被积函数,来应用分部积分法呢?
第2步
- 将积分拆分为两个部分:I=∫0πf(x)sinxdx+∫0πf′′(x)sinxdx。
- 对于 ∫0πf′′(x)sinxdx,可以使用分部积分法。
- 令 u=sinx,dv=f′′(x)dx,则 du=cosxdx,v=f′(x)。
- 应用分部积分公式 ∫udv=uv−∫vdu,得到:
∫0πf′′(x)sinxdx=f′(x)sinx∣0π−∫0πf′(x)cosxdx
- 计算边界项 f′(x)sinx∣0π=f′(π)sinπ−f′(0)sin0=0。
- 因此,∫0πf′′(x)sinxdx=−∫0πf′(x)cosxdx。
- 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理 −∫0πf′(x)cosxdx 呢?
第3步
- 对于 −∫0πf′(x)cosxdx,再次应用分部积分法。
- 令 u=cosx,dv=f′(x)dx,则 du=−sinxdx,v=f(x)。
- 应用分部积分公式 ∫udv=uv−∫vdu,得到:
−∫0πf′(x)cosxdx=−f(x)cosx∣0π+∫0πf(x)sinxdx
- 计算边界项 f(x)cosx∣0π=f(π)cosπ−f(0)cos0=−f(π)−f(0)。
- 因此,−∫0πf′(x)cosxdx=−(−f(π)−f(0))+∫0πf(x)sinxdx=f(π)+f(0)−∫0πf(x)sinxdx。
- 代入已知条件 f(0)=2,f(π)=1,得到:
−∫0πf′(x)cosxdx=1+2−∫0πf(x)sinxdx=3−∫0πf(x)sinxdx
- 将结果代入原积分表达式,你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吗?
第4步
- 将结果代入原积分表达式:
I=∫0πf(x)sinxdx+3−∫0πf(x)sinxdx=3
- 因此,最终答案是 I=3。
11 证明 ∫0af(x)dx>af(2a)
第1步: 使用泰勒公式展开 f(x)
- 由于 f(x) 在 [0,a] 上具有二阶导数,且 f′′(x)>0,我们可以利用泰勒公式在 x=2a 处展开 f(x)。
- 泰勒展开式为:
f(x)=f(2a)+f′(2a)(x−2a)+2!f′′(ξ)(x−2a)2
其中 ξ 介于 2a 和 x 之间。
- 由于 f′′(x)>0,我们可以忽略余项的下界,得到:
f(x)≥f(2a)+f′(2a)(x−2a)
第2步
- 现在我们对上述不等式进行积分:
∫0af(x)dx≥∫0a[f(2a)+f′(2a)(x−2a)]dx
- 将积分拆开:
∫0af(x)dx≥∫0af(2a)dx+∫0af′(2a)(x−2a)dx
第3步
- 计算第一个积分:
∫0af(2a)dx=f(2a)∫0adx=af(2a)
- 计算第二个积分:
∫0af′(2a)(x−2a)dx
令 u=x−2a,则 du=dx,积分限从 −2a 到 2a:
∫−2a2af′(2a)udu=f′(2a)∫−2a2audu=f′(2a)[2u2]−2a2a=0
因为 ∫−2a2audu=0。
第4步
- 因此,我们有:
∫0af(x)dx≥af(2a)
- 由于 f(x)>0,且 f′′(x)>0,实际积分值会大于 af(2a),所以:
∫0af(x)dx>af(2a)
证明完成。
12 证明 ∫abxf(x)dx≥2a+b∫abf(x)dx
第1步: 如何利用单调性证明这个不等式?
- 由于 f(x) 在 [a,b] 上连续且单调增加, 我们可以考虑构造一个辅助函数 F(x), 使得 F(x) 的导数能够反映出 f(x) 的单调性
- 令 F(x)=∫axtf(t)dt−2a+x∫axf(t)dt,a⩽x⩽b
- 这样构造的 F(x) 包含了我们需要比较的两个积分项, 并且可以通过求导来分析其单调性
- 你能计算 F(x) 的导数 F′(x) 吗?
第2步: 计算 F(x) 的导数 F′(x)
- 根据 F(x) 的定义, 我们有
F(x)=∫axtf(t)dt−2a+x∫axf(t)dt
- 对 F(x) 求导, 利用积分的导数法则, 得到
F′(x)=xf(x)−21∫axf(t)dt−2a+xf(x)
- 进一步简化, 得到
F′(x)=2x−af(x)−21∫axf(t)dt
- 你能利用积分中值定理进一步简化 F′(x) 吗?
第3步: 利用积分中值定理简化 F′(x)
- 根据积分中值定理, 存在 ξ∈[a,x], 使得
∫axf(t)dt=f(ξ)(x−a)
- 代入 F′(x) 的表达式, 得到
F′(x)=2x−af(x)−21f(ξ)(x−a)
- 进一步简化, 得到
F′(x)=2x−a[f(x)−f(ξ)]
- 由于 f(x) 单调增加, f(x)≥f(ξ), 因此 F′(x)≥0
- 这表明 F(x) 在 [a,b] 上单调增加
- 你能利用 F(x) 的单调性来证明原不等式吗?
第4步: 利用 F(x) 的单调性证明原不等式
- 由于 F(x) 在 [a,b] 上单调增加, 我们有 F(b)≥F(a)
- 计算 F(a), 得到
F(a)=∫aatf(t)dt−2a+a∫aaf(t)dt=0
- 因此, F(b)≥0
- 即
∫abxf(x)dx−2a+b∫abf(x)dx≥0
- 从而得到
∫abxf(x)dx≥2a+b∫abf(x)dx
- 原不等式得证
13 证明 ∫abxf(x)dx=2a+b∫abf(x)dx
第1步: 如何利用对称轴对函数重新表示?
- 由于 f(x) 在 [a,b] 上连续且 y=f(x) 的图形关于直线 x=2a+b 对称,我们可以利用积分换元法来简化问题。
- 设 x=a+b−t,则 dx=−dt。
- 当 x=a 时,t=b;当 x=b 时,t=a。
- 因此,积分上下限需要交换,并且积分符号前需要乘以 −1。
- 具体推导如下:
∫abxf(x)dx=∫ba(a+b−t)f(a+b−t)(−dt)=∫ab(a+b−t)f(a+b−t)dt.
第2步
- 由于 f(x) 关于 x=2a+b 对称,我们有 f(x)=f(a+b−x)。
- 因此,f(a+b−t)=f(t)。
- 代入上一步的结果,我们得到:
∫abxf(x)dx=∫ab(a+b−t)f(t)dt.
第3步
- 将上一步的积分拆分为两个部分:
∫ab(a+b−t)f(t)dt=(a+b)∫abf(t)dt−∫abtf(t)dt.
- 注意到 ∫abtf(t)dt 实际上就是 ∫abxf(x)dx,因为 t 和 x 只是积分变量的符号不同。
第4步
- 将 ∫abxf(x)dx 移到等式左边:
∫abxf(x)dx=(a+b)∫abf(x)dx−∫abxf(x)dx.
- 合并同类项:
2∫abxf(x)dx=(a+b)∫abf(x)dx.
- 最终得到:
∫abxf(x)dx=2a+b∫abf(x)dx.
14 证明:当 0<a<b 时,有 ∫abxf(x)dx≥21[b∫0bf(x)dx−a∫0af(x)dx]
第1步: 如何构造辅助函数来证明这个不等式?
- 我们需要构造一个辅助函数 F(x),使得它的导数 F′(x) 能够帮助我们证明不等式
- 观察不等式的形式,考虑构造 F(x) 为:
F(x)=∫axtf(t)dt−21[x∫0xf(t)dt−a∫0af(t)dt]
- 这样构造的目的是为了利用 f(x) 的单调性来证明 F(x) 的单调性
- 你能计算 F(x) 的导数 F′(x) 吗?
第2步
- 首先,计算 F(x) 的导数 F′(x):
F′(x)=dxd(∫axtf(t)dt)−21(xdxd(∫0xf(t)dt)+∫0xf(t)dt)
- 使用微积分基本定理,得到:
F′(x)=xf(x)−21(xf(x)+∫0xf(t)dt)
- 简化后得到:
F′(x)=21xf(x)−21∫0xf(t)dt
- 你能利用 f(x) 的单调性证明 F′(x)≥0 吗?
第3步
- 由于 f(x) 是单调增加的函数,所以对于 t≤x,有 f(t)≤f(x)
- 因此:
∫0xf(t)dt≤∫0xf(x)dt=xf(x)
- 代入 F′(x) 的表达式,得到:
F′(x)≥21xf(x)−21xf(x)=0
- 这表明 F(x) 是单调增加的函数
- 你能利用 F(x) 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吗?
第4步
- 由于 F(x) 是单调增加的函数,所以 F(b)≥F(a)
- 计算 F(a):
F(a)=∫aatf(t)dt−21[a∫0af(t)dt−a∫0af(t)dt]=0
- 因此 F(b)≥0,即:
∫abxf(x)dx−21[b∫0bf(x)dx−a∫0af(x)dx]≥0
- 这证明了不等式成立
15 求 f(x)=∫0xt2−t+12t−1dt 在 [−1,1]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
第1步: 如何求解 f(x) 的导数 f′(x)?
- 根据微积分基本定理,f(x) 的导数 f′(x) 等于被积函数在 x 处的值,即
f′(x)=x2−x+12x−1
- 接下来应该如何求解 f′(x)=0 的解呢?
第2步
- 令 f′(x)=0,即 x2−x+12x−1=0
- 解这个方程,得到 2x−1=0,即 x=21
- 这个解是 f(x) 的极值点之一,接下来应该如何分析 f(x) 的单调性呢?
第3步
- 当 −1<x<21 时,f′(x)<0,说明 f(x) 在这个区间内是递减的
- 当 21<x<1 时,f′(x)>0,说明 f(x) 在这个区间内是递增的
- 因此,x=21 是 f(x) 的极小值点
- 接下来应该如何计算 f(x) 在端点和极值点的值呢?
第4步
- 计算 f(1),即
f(1)=∫01t2−t+12t−1dt
- 这个积分可以通过观察发现,被积函数是 t2−t+1 的导数,因此
f(1)=ln(t2−t+1)01=ln(12−1+1)−ln(02−0+1)=0
- 计算 f(−1),即
f(−1)=∫0−1t2−t+12t−1dt
- 这个积分可以通过变量替换 t=−u 来计算,得到
f(−1)=ln(t2−t+1)0−1=ln((−1)2−(−1)+1)−ln(02−0+1)=ln3
- 计算 f(21),即
f(21)=∫021t2−t+12t−1dt
- 这个积分同样可以通过观察发现,被积函数是 t2−t+1 的导数,因此
f(21)=ln(t2−t+1)021=ln((21)2−21+1)−ln(02−0+1)=ln43
- 接下来应该如何比较这些值来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呢?
第5步
- 比较 f(1)=0,f(−1)=ln3,f(21)=ln43
- 显然,ln3>0>ln43
- 因此,f(x) 在 [−1,1] 上的最大值为 ln3,最小值为 ln43
- 最终答案是最大值为 ln3,最小值为 ln43
16 设点 A(a,0)(a>0),梯形 OABC 的面积为 S,曲边梯形 OABC 的面积为 S1,其曲边由 y=21+x2 确定,证明:S1S<23.
第1步: 计算梯形 OABC 的面积 S

- 首先,我们需要确定梯形 OABC 的顶点坐标。点 O 是原点 (0,0),点 A 是 (a,0),点 B 和 C 在曲线 y=21+x2 上。
- 点 C 的坐标是 (0,21),点 B 的坐标是 (a,a2+21)。
- 梯形 OABC 的面积 S 可以通过计算其顶边和底边的平均长度乘以高度来求得。
- 顶边 ∣OC∣ 的长度是 21,底边 ∣AB∣ 的长度是 a2+21。
- 高度 ∣OA∣ 的长度是 a。
- 因此,梯形 OABC 的面积 S 为:
S=21(21+a2+21)⋅a=21a(a2+1)
- 接下来如何计算曲边梯形 OABC 的面积 S1 ?
第2步
- 曲边梯形 OABC 的面积 S1 可以通过积分来求得。
- 曲边由 y=21+x2 确定,因此我们需要计算从 x=0 到 x=a 的积分。
- 积分表达式为:
S1=∫0a(x2+21)dx
- 计算这个积分:
S1=[31x3+21x]0a=31a3+21a=31a(a2+23)
- 你能计算 S1S 并证明 S1S<23 吗?
第3步
- 现在我们有 S=21a(a2+1) 和 S1=31a(a2+23)。
- 计算 S1S:
S1S=31a(a2+23)21a(a2+1)=23⋅a2+23a2+1
- 为了证明 S1S<23,我们需要证明 a2+23a2+1<1。
- 由于 a2+1<a2+23 对于所有 a>0 都成立,因此:
a2+23a2+1<1
- 这意味着:
S1S=23⋅a2+23a2+1<23
- 因此,我们证明了 S1S<23。
17 设曲线 y=sinx(0≤x≤2π),直线 y=k(0≤k≤1) 与 x=0 所围面积为 S1,y=sinx(0≤x≤2π),y=k 与 x=2π 所围面积为 S2,求 S=S1+S2 的最小值.
第1步: 如何表示 S1 和 S2 的面积?

- 首先,我们需要用积分来表示 S1 和 S2 的面积。
- S1 是由曲线 y=sinx,直线 y=k 和 x=0 所围成的面积。
- S2 是由曲线 y=sinx,直线 y=k 和 x=2π 所围成的面积。
- 设 sinx=k,则 x 是 y=sinx 和 y=k 的交点。
- 因此,S1 和 S2 可以分别表示为:
S1=∫0x(k−sint)dt
S2=∫x2π(sint−k)dt
- 你能计算这两个积分吗?
第2步
- 计算 S1:
S1=∫0x(k−sint)dt=kx−∫0xsintdt=kx−(−cosx+1)=kx+cosx−1
- 计算 S2:
S2=∫x2π(sint−k)dt=∫x2πsintdt−k∫x2πdt=(cosx−1)−k(2π−x)=cosx+kx−21πk
- 现在,你能将 k=sinx 代入这两个表达式吗?
第3步
- 代入 k=sinx:
S1=xsinx+cosx−1
S2=cosx+xsinx−21πsinx
- 因此,S=S1+S2:
S=(xsinx+cosx−1)+(cosx+xsinx−21πsinx)=2(xsinx+cosx)−(1+2πsinx)
- 你能求 S 的导数并找到其最小值吗?
第4步
- 求 S 的导数:
S′=dxd[2(xsinx+cosx)−(1+2πsinx)]
- 使用乘积法则和链式法则:
S′=2(sinx+xcosx)−2πcosx=2sinx+2xcosx−2πcosx
- 令 S′=0:
2sinx+2xcosx−2πcosx=0
- 解这个方程:
2sinx=2πcosx−2xcosx
- 由于 cosx=0,我们可以除以 cosx:
2tanx=2π−2x
- 解得 x=4π。
- 计算 S 在 x=0,x=4π 和 x=2π 处的值:
S(0)=1,S(4π)=2−1,S(2π)=2π−1
- 因此,S 的最小值为 S(4π)=2−1。
18 设曲线 y=sinx(0≤x≤2π),y=1 及 x=0 所围平面图形为 D1,y=sinx(0≤x≤π) 及 y=0 所围平面图形为 D2。求:
- D1 绕直线 x=2π 旋转一周所得体积 V1。
- D2 绕 y 轴旋转一周所得体积 V2。
第一问,第1步: 确定旋转体的体积公式

- 根据题目,D1 是由曲线 y=sinx 在区间 0≤x≤2π 内,以及直线 y=1 和 x=0 所围成的区域。
- 我们需要计算这个区域绕直线 x=2π 旋转一周的体积。
- 使用微元法,考虑在 y 轴上从 y 到 y+dy 的微小区域,这个区域旋转一周形成一个环状体积。
- 如何计算微元体积?
第2步
- 任取 [y,y+dy]⊂[0,1],这个微小区域旋转一周形成的体积微元为:
dV1=[π(2π)2−π(2π−x)2]dy
- 其中 x 是 y=sinx 的反函数,即 x=arcsiny。
- 代入 x=arcsiny,得到:
dV1=[π2arcsiny−π(arcsiny)2]dy
- 你能计算积分求总体积吗?
第3步
- 将微元体积积分得到总体积:
V1=∫01dV1=π2∫01arcsinydy−π∫01(arcsiny)2dy
- 计算这两个积分:
∫01arcsinydy=[yarcsiny+1−y2]01=2π
∫01(arcsiny)2dy=[y(arcsiny)2+21−y2arcsiny−2y]01=4π2−2
- 代入得到:
V1=π2(2π)−π(4π2−2)=4π3−π2+2π
第2问,第1步: 确定旋转体的体积公式
- D2 是由曲线 y=sinx 在区间 0≤x≤π 内,以及直线 y=0 所围成的区域。
- 我们需要计算这个区域绕 y 轴旋转一周的体积。
- 使用微元法,考虑在 x 轴上从 x 到 x+dx 的微小区域,这个区域旋转一周形成一个环状体积。
- 如何计算微元体积?
第2步
- 任取 [x,x+dx]⊂[0,π],这个微小区域旋转一周形成的体积微元为:
dV2=2πx⋅sinxdx
- 你能积分求总体积吗?
第3步
- 将微元体积积分得到总体积:
V2=∫0π2πxsinxdx
- 使用分部积分法,设 u=x,dv=sinxdx,则 du=dx,v=−cosx:
∫0πxsinxdx=[−xcosx]0π+∫0πcosxdx=π+[sinx]0π=π
- 代入得到:
V2=2π⋅π=2π2
19 设星形线 {x=acos3t,y=asin3t(0≤t≤2π,a>0)。求:
- 所围面积 A。
- 弧长 L。
- 绕 x 轴旋转一周所得体积 V 和表面积 S。
第1问: 如何利用参数方程求面积?

- 星形线的参数方程为 x=acos3t 和 y=asin3t。
- 面积公式为 A=∫0aydx。
- 由于星形线关于 x 轴和 y 轴对称,我们可以只计算第一象限的面积,然后乘以 4。
- 在第一象限,t 从 2π 到 0。
- 计算 dx:dx=dtd(acos3t)dt=−3acos2tsintdt。
- 代入面积公式:A=4∫2π0asin3t⋅(−3acos2tsint)dt。
- 简化积分:A=12a2∫02π(sin4t−sin6t)dt。
- 使用对称性和已知积分结果:∫02πsin4tdt=163π 和 ∫02πsin6tdt=325π。
- 最终结果:A=12a2(163π−325π)=83πa2。
第2问: 如何利用参数方程求弧长?
- 弧长公式为 L=∫02πx′(t)2+y′(t)2dt。
- 计算 x′(t) 和 y′(t):x′(t)=−3acos2tsint,y′(t)=3asin2tcost。
- 代入弧长公式:L=∫02π(−3acos2tsint)2+(3asin2tcost)2dt。
- 简化:L=3a∫02πsintcostdt。
- 使用对称性和已知积分结果:∫02πsintcostdt=0,但由于对称性,实际积分范围为 0 到 2π,乘以 4。
- 最终结果:L=4⋅3a∫02πsintcostdt=6a。
第3问,第1步: 如何利用参数方程求体积?
- 体积公式为 V=∫0aπy2dx。
- 代入参数方程:V=2∫0aπ(asin3t)2⋅(−3acos2tsint)dt。
- 简化积分:V=6πa3∫02πsin7tcos2tdt。
- 使用对称性和已知积分结果:∫02πsin7tcos2tdt=10516。
- 最终结果:V=6πa3⋅10516=10532πa3。
第2步: 如何利用参数方程求表面积?
- 表面积公式为 S=∫02π2πyx′(t)2+y′(t)2dt。
- 代入参数方程:S=2∫02π2πasin3t⋅3asintcostdt。
- 简化积分:S=12πa2∫02πsin4tcostdt。
- 使用对称性和已知积分结果:∫02πsin4tcostdt=51。
- 最终结果:S=12πa2⋅51=512πa2。
20 设立体图形的底是介于 y=x2−1 和 y=0 之间的平面区域,而它的垂直于 x 轴的任一截面是等边三角形,求立体体积 V。
第1步: 确定立体图形的底面积和截面形状

- 首先,我们需要明确立体图形的底面积是由 y=x2−1 和 y=0 之间的区域构成的。
- 其次,题目明确指出垂直于 x 轴的任一截面是等边三角形。
- 因此,我们需要计算这些等边三角形的面积,并将其作为 x 的函数。
- 你觉得如何计算等边三角形的面积?
第2步
-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取决于 y=x2−1 和 y=0 之间的距离,即 x2−1。
- 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 A=43s2,其中 s 是边长。
- 因此,截面面积 A(x) 可以表示为:
A(x)=43(x2−1)2
- 接下来,我们需要将这个面积函数代入体积公式中。
第3步
- 立体的体积 V 可以通过积分截面面积 A(x) 来求得:
V=∫−11A(x)dx=43∫−11(x2−1)2dx
- 由于 x2−1 是偶函数,积分可以简化为:
V=23∫01(x2−1)2dx
- 现在,我们需要计算这个积分。
第4步
- 计算 ∫01(x2−1)2dx:
(x2−1)2=x4−2x2+1
- 因此,积分变为:
∫01(x4−2x2+1)dx
- 分别计算每一项的积分:
∫01x4dx=5x501=51
∫01−2x2dx=−23x301=−32
∫011dx=x∣01=1
- 将这些结果相加:
∫01(x4−2x2+1)dx=51−32+1
- 计算结果:
51−32+1=153−1510+1515=158
- 你能计算最终体积吗?
第5步
- 将积分结果代入体积公式:
V=23⋅158=1543
- 因此,立体的体积 V 为:
V=1543
21 求曲线 x=41y2−21ln y 在 y∈[1,e]上的弧长s
第1步: 确定弧长的计算公式
- 弧长的计算公式为 s=∫ab1+(dydx)2dy
- 其中,a 和 b 是 y 的上下限,即 1 和 e
- 首先需要计算 dydx,你能计算吗?
第2步
- 给定曲线方程 x=41y2−21lny
- 对 x 关于 y 求导,得到 dydx=21y−2y1
- 你能代入弧长公式吗?
第3步
- 将 dydx 代入弧长公式,得到
ds=1+(21y−2y1)2dy
- 计算 (21y−2y1)2,得到
(21y−2y1)2=41y2−21+4y21
- 因此,ds=1+41y2−21+4y21dy
- 进一步简化,得到
ds=41y2+21+4y21dy=21(y+y1)dy
- 你能计算这个积分吗?
第4步
- 现在需要计算积分 s=∫1e21(y+y1)dy
- 这个积分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:
s=21∫1eydy+21∫1ey1dy
- 分别计算这两个积分:
∫1eydy=21y21e=21(e2−1)
-
∫1ey1dy=lny1e=lne−ln1=1
- 将这两个结果相加,得到
s=21(21(e2−1)+1)=41(e2+1)
综合题
扩展题